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白马晋一 《各界》2014,(12):2-2
提起公孙瓒,在历史上应该也是一个英雄(人称白马将军)。可英雄是个比较级,在强人辈出的三国时代,公孙瓒终于做不成英雄。因为,他和另一位英雄袁绍做了邻居。  相似文献   
12.
李治亚 《各界》2013,(5):3-3
三国时期,“高富帅”当然有,比如袁绍、刘表、周瑜、孙策,他们都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人物,人长得帅气,又能独霸一方。不过,当时他们并不是主流,真正流行的却是各式各样的丑男子。  相似文献   
13.
李兴濂 《法制博览》2010,(17):42-42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可厚非。但是历史上,得天下者未必得民心。 三国时官渡之战是人们广为熟知的。为什么曹操会胜利,袁绍会失败?长期以来史学家总是强调袁绍代表的是腐朽的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曹操所代表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地主阶级,对人民比较宽和,试图说明曹操更顺应历史潮流,比袁绍受人民拥护。  相似文献   
14.
周泽雄 《各界》2010,(2):59-62
袁绍这个人来头大,势力大,派头大,然而又魄力小,谋略小,肚量小。他是一个现实社会中的泡沫人物,曾经把自己吹涨得不可一世,高山仰止,突然间,随着晴空里一声裂帛,又迅速败落,捎带着还落下一个千古笑柄。  相似文献   
15.
刘立 《政府法制》2011,(35):17-17
三国时,曹操有一次率兵打到袁绍驻扎的南皮城,袁绍凭借粮草充足、城池坚固的优势,决定守而不战。曹军所带粮草不多,不可能长时间与袁军对峙。袁绍抓住曹军的这一弱点,闭门不出,避免与曹军交锋。眼看粮草即将用尽,这使曹操愁眉不展,日夜焦虑。有一天,曹操带着几位将领外出巡视。当来到高高的射雉台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大度收人心     
刘元 《党政论坛》2012,(20):64-64
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为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对垒于官渡,袁绍拥兵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十分之一,粮草匮缺,明显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7.
“面子”历来被中国人所看重。三国时期,袁绍统率十万大军伐曹,谋臣田丰陈述利害,劝他“不如以久待之”。袁绍认为田丰伤了他的“面子”,不但拒绝田丰劝告,还把田丰关进大牢。官渡之战果如田丰所料,袁绍大败而归。袁绍对此不但不深刻反省,反而又为顾其“面子”下令把田丰杀了。袁绍要“面子”不要真理,也就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一头鱼鹰盯住了一条肥美的鱼,空白处题写了“天下唯我”四个字。这是悬挂在厦门特大走私案首犯赖昌星办公室门口的一幅画。这画、这题字,活脱脱表现出赖昌星专权专横的典型形象。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后汉时代董卓专权的气焰,他按剑对着袁绍说:“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