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为对付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导弹袭击的需要,美国将退出“冷战遗物”《反弹道导弹条约》(简称《反导条约》或ABM条约)。面对美国退约决定,国际舆论认为,美这一举动将打破全球战略平衡,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阻碍国际军控与裁军的发展进程,并导致世界和平与安全环境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62.
63.
Thecurrentoverallinternationalsituationiscom鄄plicatedandvolatile熏nevertheless熏theoutbreakofaworldwarintoday'sworldisunlikely.Peaceanddevelopmentremainthemajorthemesofourtimes熏anditisquitehopefulforthewholeworldtoenjoypeaceandstabilityforalongperiodoftimetocome.Evenso熏nobodycandenythefrequentemer鄄genceofeconomicandpoliticalcrisis.Theworldsituationisfarfrombeingtranquilandpeaceful熏sincetheterrorismisnoteliminated熏hegemonismandpowerpoliticsshownewmanifestations熏thesit鄄uationinMiddleEas…  相似文献   
64.
美国决定退出反导条约和加速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新世纪国防战略转移的具体标志,更是国际社会实现裁军与军备竞赛的分水岭。未来的20年内将成为国际战略的调整期。核武器国家及其他大国间的政治斗争和战略部署日益严峻,外交上的合纵连衡更加激烈。国际间裁军问题的辩论将不见平息,且随着国际战略的变化更趋高潮。新世纪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与无核世界的和平远景将有待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共同努力。联合国在裁军领域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5.
66.
张树德 《党政论坛》2008,(16):20-20
1985年4月,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新西兰,在南太平洋的这个岛国上,他首次向外界透露了中国政府拟裁军100万的消息。事先没有得到一点风声的各国武官们对胡耀邦的宣布先足大吃一惊,接下来,他们又是半信半疑,觉得裁军是可能的,但100万是中国政府的夸大宣传。  相似文献   
67.
常青 《当代世界》2008,(7):11-15
美国是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是迄今核武器发展最为完善和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美国的核武器技术和由此形成的核力量对国际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也对其核力量结构和核政策做出了调整,从中可以初步预见美国未来核军控裁军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68.
1985年以来,我军分3次裁减员额170万人,诠释了我军规模变小、战斗力变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的雄辩事实,凸显了我军新军事变革的雄心。  相似文献   
69.
70.
姚远 《世纪风采》2008,(6):19-2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多次出现因形势与任务需要而进行精简兵员的活动。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领导下进行的百万大裁军,却是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行动,在我国甚至国际建军史上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军界改革大手笔,无疑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在某种层面上的一个鲜明缩影、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