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8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2008年10月,我区提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为充分发挥广大青少年在促进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共青团广西区委积极团结带领全区广大青少年,多渠道服务西江黄金水道建设。  相似文献   
52.
钟振 《当代广西》2013,(8):22-23
苍海新区的最初构想,始于梧州市“科学治水”战略决策。 千百年来,奔腾的西江给梧州带来了百年商埠的荣誉,带来了西江明珠的美誉,同时也带来了水患的痛楚。位于西江西南岸的苍梧县下小河流域,过去连年遭受洪水侵袭,内涝不断、民房遭毁、农田被淹、经济受损、人民受灾。尤其是2009年春夏之交的肆虐大水,更是吞噬了苍梧县下小河河滩上的数千亩田地。  相似文献   
53.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1,(14):26-27
【历史回眸】 西江两岸播撒革命火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百年来,西江两岸曾经风起云涌,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黄日葵、胡福田、胡奕卿、谭寿林、陈勉恕、朱锡昂……一位又一位西江优秀儿女在党的召唤下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征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青春书写灿烂人生!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者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54.
周运南 《黄埔》2013,(1):32-34
投笔从戎我于1938年在广州考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十五期步兵科。因当时日机经常轰炸广州,学校由广州西江迁到肇庆,续沿西江等行到广西宜山县才定址受训。原定时间三年,后因战事紧,前方急需人员,因此改为两年半提前在1940年冬毕业。毕业后,我们几十名同学被分派至十二集团军军官补训团(团长余汉谋)当见习官,约过四个月,我又调到三团二营  相似文献   
55.
喻丹 《当代贵州》2010,(9):10-14
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40天之际,以"和谐城乡互动发展——醉人间茅台·美天下西江"为主题的世博论坛,3月22日在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举办,来自国际展览局、联合国相关机构、部分外国馆代表、世博会执委会及组委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代表和来自苗乡侗寨的村民代表在论坛上做了精彩发言,并形成"尊重、体验、发展"的西江论坛倡议。  相似文献   
56.
西江倡议     
《当代贵州》2010,(9):15-15
<正>早春二月,春暖花开。上海世博会倒计时40天,我们聚集到雷公山下、白水河边的西江千户苗寨,举办"和谐城乡互动发展——醉人间茅台·美天下西江"世博论坛,共同探讨和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寻求和发现怎样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我们来自  相似文献   
57.
颜桂海 《当代广西》2010,(13):28-29
在梧州市西江三桥项目建设工地,100多名建设者正热火朝天地紧张施工,"西江三桥B标段(汊河桥及龙平段道路)、C标段(长洲岛道路段)在今年年底前一定要建成,达到通车条件。"项目有关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这是梧州加快开发建设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8.
杨振文  廖萧 《当代广西》2009,(15):27-27
从地图上看,武宣如镶嵌于西江水系黔江河畔的一颗“小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着得天独厚的西江“黄金水道”的水上运输重任。  相似文献   
59.
李德敏 《当代广西》2009,(16):26-27
珠江的主干流——西江,上接云贵,横贯八桂大地,下连粤、港、澳,通江达海。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去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决策,计划投入215亿元以上,改善西江内河基础设施,使其总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使之成为广西内河连通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以及通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的水上运输大动脉。这一重大战略决镣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已是题中之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李珍,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2007年向信用社贷款20万元加上自有资金新建了一栋“阿浓苗家乐”民居旅馆,2008年8月竣工接待中外游客。到“十一”黄金周,就实现旅游收入18万元,纯利润近10万元,实现了“开门红”;到2008年底,实现旅游总收入10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