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14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正>历时十余年申遗,终得正果。6月24日"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的第41处世界遗产。但是,西湖申遗成功却不是最后庆贺的时候。因为,成功后的五大悬念如希腊神话里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般将悬在西湖上方。  相似文献   
192.
<正>西湖申遗成功,获得世界遗产称号,是荣誉,是骄傲,更是义务和担当,意味着杭州人保护西湖的责任更重。2011年6月24日晚北京时间11点55分,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  相似文献   
193.
闻武  萧怡  天才 《今日浙江》2011,(13):56-57
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唯一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比肩这些湖泊类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承载西湖自然山水、  相似文献   
194.
明末清初西湖小说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精神:从生命关爱到人文关怀;热爱生活,对生活环境的爱护与美化,注重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同时也追求高雅的精神品位;崇尚才学.  相似文献   
195.
从18岁开始学做绸伞,宋志明不曾想到,自己会花31年的光阴去做同一件事情,直到成为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 上世纪30年代,从事丝织的都锦生,从日本考察带回一把绢伞,从中受到很大的灵感启发。他请艺人竹振斐为研发技术骨干,充分利用杭州地区的特色——丝绸和竹子,经过多次试制,制作出极具江南风格的西湖绸伞。  相似文献   
196.
郭小军  韩晓枫 《浙江人事》2008,(11):F0004-F0004
2008年10月17日,浙江省政府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向26位为我省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2008年度“西湖友谊奖”。  相似文献   
197.
<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有美景,美景透茶香。龙井茶、虎(?)水,世人誉为"西湖双绝"。连岗三面,在水一方。登上三面临湖的湖畔居茶楼,西湖的湖光秀色尽收眼底。湖畔居有闻名中外的特级西湖狮峰龙井茶和全国各地各类100余种名茶、功夫茶,且用纯天然虎(?)泉水冲泡;有中外各式花茶,韵味独特的西湖茶宴;有各具特色精湛的各式茶艺表演和江南丝竹;还有独具古今特  相似文献   
198.
王永翔 《党建》2022,(1):66-67
杭州西湖,风景如画。在西湖边的北山街84号院,一片浓荫掩映下,有一幢青灰色的小楼,这里是"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所在地。在陈列馆二楼的展厅内,一本微微泛黄的文稿吸引了参观者驻足,这本珍贵文稿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封面上标注的时间是1954年3月23日。  相似文献   
199.
彭刚 《法律与生活》2016,(13):62-63
带着对童年梦想的无限遐想和莘莘学子期盼的目光,“红宝石·东北大板”走进了美丽的象牙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又是一年“六一”时,在小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同时,大孩子们也不忘童真,回忆着儿时的往事,做着儿时的游戏,尝着儿时的味道.在这桃红柳绿、碧空如洗的日子里,大庆市红宝石冰淇淋有限公司带着7500支“红宝石·东北大板”冰棍来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与同学们共温曾经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同时也为盛夏的校园带来一股清爽、一份温暖.  相似文献   
200.
牛年话牛     
吴树德 《前线》2021,(2):49-49
六畜之一的牛,原为野生。在距今数千年的陕西半坡和姜寨以及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中,均挖掘出牛的骨骼。牛在古代家驯后常用于耕田。《中华全国风俗志》载: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官吏各执彩杖,击土牛,谓之鞭春。制小牛遍关缙绅家,谓之迎春。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以示五谷丰登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