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11篇
中国共产党   122篇
中国政治   211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论辩一直是西方修辞学研究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从古希腊到近代,论辩理论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文章梳理了修辞论辩理论的历史发展,阐述了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古典论辩的观点,近代图尔明和佩雷尔曼形式逻辑论辩到非形式逻辑论辩理论,以及修辞论辩的最新研究——视觉修辞论辩,从而对修辞论辩理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2.
今年7月30日,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请在北京水灾中救出上百名危在旦夕的游客的1 50多名农民工吃饭。在多数人对此举赞赏的同时,也有人认为这是"作秀"。对于这样的大善,持怀疑态度,正常吗?近年来,社会上有一种不健康的视觉,叫"疑善心态",动不动就是"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人?"对善人善心善事,总是持怀疑眼光,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宁肯信其无,不肯信其有;宁肯信其歪,不  相似文献   
163.
少数民族体育的美学研究方向多表现为对少数民族体育审美样式的挖掘,鲜少审视少数民族体育与人之间的本原关系。对此从美学的角度论述了少数民族原生态体育图景的视觉隐喻,通过分析其审美价值的多元格局,揭示了少数民族体育崇高隐退的美学追求,进而反思现代体育科技异化造成的人的主体美学地位的缺失,为现代体育发展提供全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4.
吴参毅 《刑警与科技》2014,(18):140-142
智能视觉技术简介 随着行业的发展,传统的安防行业由原来单纯的视频监控系统,慢慢的扩展为视频综合管理系统。其功能逐渐从视频采集、视频编解码和录像存储为主、逐步过渡到视觉内容(Visio Analytics)分析和元数据应用为主。不论是视频监控系统,还是视频综合管理系统,就其本质而言,是通过光电传感器来代替人眼来获取外部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5.
人民之声报     
《人大研究》2011,(10):50
●从人大工作的视角观察分、析报、道新闻事件●在专业特色上下工夫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改版后的《人民之声报》,思路清晰,定位准确,人大特色更鲜明,报道内容更有深度,各版分工更合理,版式设计更有视觉冲击力,在全国人大报刊中独树一帜。《人民之声报》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管、主办的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专业报。  相似文献   
166.
张静 《新民周刊》2012,(24):76-77
历经两年的磨合,"2012冰上雅姿"的演出阵容问鼎多项世界之最:突破世界冠军数量之最,人气之最、艺术表现力之最、视觉冲击力之最、欣赏指数之最。跳跃、旋转、托举……在聚光灯追赶的这个时空里,曼妙的身姿穿梭起伏,用最内敛的力量,表达最优雅的风度。  相似文献   
167.
张群 《当代思潮》2012,(9):94-95
秦皇岛美术家协会主席宋鸿筠是一位勤于耕耘的中年油画家,他以特有的风格给人们在视觉感官上以美的享受,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被国内外收藏,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绘画表达方式来阐释现实社会生活的景象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68.
仪式范围广阔,包含国家仪式、民族庆典、民间狂欢等各种类别的仪式.作为国家意义上的仪式,从史前的巫术集会,发展为封建时代的展现皇权的祭祀等活动,至当代国家仪式已演进成为一种媒介和政治传播事件.国家仪式是以国家为行动和行为单位,运用象征性的语言、人员、活动、组织方式,在确定的时间、空间、场合中,以物质形式创造一种国家性的表征事件.  相似文献   
169.
论消费时代视觉文化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斌 《求索》2010,(10):69-71
消费时代下,现代化大工业体系高度发达、人口高速城市化、电视等媒体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以电脑为代表的最新视觉技术飞速发展等等,这都使得图像以更高的效率生产和传播。传统的审美方式得以改变,社会的道德危机和信仰缺失等问题将人们带入了当代视觉文化困境。于是,回归传统的审美方式并倡导多元化的艺术作品,走向自然的真实视觉,并鼓励人与人的直接交流,从根本上摆脱商品拜物所带来的虚假幸福,以最终超越视觉文化便成了回应消费时代视觉文化勃兴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70.
茉莉 《新青年》2013,(7):29
一个人,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给残缺丑陋的树洞作画"——这个原本普通的毕业设计,却引起了石家庄市乃至全国网友的关注。城市是她的画室,司空见惯的树洞是她的画板,她和她的同伴给这些树洞画起名"美途"。这些画就像一股煦暖的春风,温暖了整个城市。她叫王月,今年23岁,石家庄人,大连工业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大四毕业生。她说,想让灰蒙蒙的冬天变得缤纷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