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63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色情管制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在各国都广受关注,如何既能有效地规制色情的泛滥,又能不损害公民表达自由的基本权利,即如何平衡两者的利益,一直是法学界所关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确定“淫秽”的法律标准:美国通过案例确立判定标准而且对色情言论的限制逐渐放宽,中国则试图凭借成文立法来精确“淫秽”的法律定义并始终保持对色情言论的高压态度.这种差异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2.
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是公民传达思想和意见的前提。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新的意见的表达渠道。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探讨政府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审查监管,实现政府与公民言论自由的良性互动,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3.
加大打击网络诽谤是切实保护公民名誉权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促进网络信息的健康发展。但操作不当则可能压制言论自由和网络反腐,不利于推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如何实现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不仅触及社会的敏感神经,更对顶层设计和执法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4.
叶名怡 《时代法学》2007,5(1):69-78
不法性不应作为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而应由过错要件吸收。过错本质上为主观范畴,但其衡量标准可以客观化。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同属宪法规定的基本权,法律应慎重处理二者冲突的情形。名誉权侵权中应区分不同的行为人主体和被报道对象而作具体分析。其中,过错具有独特含义:就故意而言,应指言论发表人对该言论的虚假性明知或对其真假完全的漠不关心;就过失而言,应指言论发表人未尽一般理性人的注意义务。行为人享有除真实性抗辩外的多种无过错抗辩。  相似文献   
85.
德国网络言论自由保护与立法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璐 《德国研究》2006,21(3):34-38
随着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与立法规制也成为法律视野中的重要问题。德国在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上延续了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但同时颁布了《多元媒体法》进行专门的立法规制。从与美国的网络言论规制比较来看,这是由网络言论的双重属性决定的,也与德国在网络言论保护上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言论自由保护的方式有关。我国应从此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自身特点,实现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86.
雇员向媒体或有关监管部门"吹哨",可以及时制止公司违法甚至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起到减轻政府监管压力的作用。但是雇员的吹哨行为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却违背了对公司的忠诚义务。雇员"吹哨"的正当性源于行使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权利,并保护公众利益。如何规范雇员吹哨,控制雇员吹哨的副作用,是我国法制建设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员工"吹哨"实现社会有效监督的关键在于依法明确各项权利行使的边界。雇员吹哨的动机及实现的社会效果都是衡量这一边界的重要因素。通过相关配套措施的构建引导雇员在边界内理性"吹哨",从而真正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7.
非法的法治     
叶竹盛 《南风窗》2014,(14):9-9
<正>假设一个情景:有一条法规,它的规定合情合理,而你恰好违反了这条法规,并因此受到了惩罚。这种惩罚一定是法治的吗?答案看似显而易见,因为违法必究是法治的一个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惩罚违法者是彰显而不是破坏了法治。最美好的东西总是伴随着最深刻的悖论,例如民主之下可能会产生多数人  相似文献   
88.
唐小兵 《南风窗》2014,(8):89-91
如何在缺乏深厚说理文化传统,同时又被20世纪的意识形态迷雾影响过的中国,滋养一种新的说理文化来培养健康的公共生活,是困扰当今知识界的重要议题。说理,是政治辩论、公共生活和私人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说理意味着一种表达和聆听,预设着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智商和人格,除了"求同",其实也应该"存异",甚至"求异","异"才丰富了说理者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即  相似文献   
89.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儿童色情虽然没有对真实的未成年人造成实际损害,但是却对未成年人产生间接伤害,并对社会公众产生道德伤害。但是,禁止虚拟儿童色情会产生言论自由和保护未成年人两种价值相互冲突的问题。美国法围绕着是否禁止虚拟儿童色情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联邦最高法院最终确立了禁止虚拟儿童色情的合宪性,并确立了二元制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立法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治理。网络言论自由作为传统言论自由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发展,受各国宪法保护,并由立法机关通过具体立法加以保障和实现。着眼全球,对网络发达国家如何通过立法规制网络言论自由进行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的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