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警情”的内涵丰富,正确理解“警情”,对于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警情是指警务活动主体、对象和环境的情形与变化。警务活动对象是指警务活动所针对的各个方面,或者说是警务行动与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即社会治安的综合情况。警务活动的主体是指警察本身,它包括了警察机构和警察个体。警务活动的环境是指影响警务活动的周围一切因素,包括了警务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气候环境等等。警务活动对象、警务主体和警务环境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要保持警情平稳,必须全面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和科学合理安排日常勤务,同时还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警察最小作战单元是公安机关接处警警情处置的基本执法单元,在警情处置中遵循警察最小作战单元警情处置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警察最小作战单元警情处置的战法,可以快速调解各类治安纠纷,快速处置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公安机关接处警警情处置的执法效能。  相似文献   
15.
对噪音扰民类警情的处置是长久以来困扰基层公安民警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典型案例凸显出噪音扰民问题处置不及时、不彻底带来的危害性。公安机关要处理好噪音扰民类问题,不仅要解决各类噪音扰民情形的管辖权问题,还要填补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解决基层民警处置此类警情时存在的技术能力难题。从警情处置的角度出发,要求各单位在处置相关问题时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噪音扰民警情处置提供法律支撑;明确民警在噪音扰民警情处置中的地位,全面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引入分贝测试仪等技术设备,为噪音扰民问题的准确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海涛 《法制与经济》2013,(2):119-120,122
110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公安机关执法正规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110接处警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文章从110接处警工作运行机制谈起,分析我国目前110接处警工作中常见警情处置程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常见警情处置对策,从而规范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推动公安机关执法正规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110接处警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公安交通行业业务应用均与时间及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特点,论述了在业务应用基础上集成地理信息技术,将业务时空信息按照应用模型进行整合,并进行分析的分析设计,并以交通警情研判系统为例,探讨了基于时空数据应用模型的可视化交通警情研判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事件、行使监督权提供了便利,社会转型期更为复杂的治安形势和社会矛盾让公安工作更易成为舆论焦点,这都使得公安机关面临前所未有的舆情风险。因此,公安机关只有充分发挥警情通报在传递信息、塑造良好形象、提供安全感方面的重要价值,及时转变对应对媒体的态度、加强媒介素养的培育、完善敏感警情的舆情预警和应对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涉警舆情、化解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9.
论警情通报制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少成本、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基本的经济学原则,打击、防范犯罪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警情通报制度体现了公安工作中的经济学原则,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降低侦查成本、提高侦查效益、保障公民知情权、建立有效的犯罪预警机制、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公安宣传与公众治安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情通报制度是新形势下公安宣传工作满足公众治安知情权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体现公安机关亲民、爱民、利民、为民良好形象的重要方法。保障公众治安知情权可以使公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参与和监督起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