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390篇
中国共产党   339篇
中国政治   806篇
政治理论   260篇
综合类   5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黑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采取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警民关系现状,分析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十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2.
建立农产品供应链,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培养企业间的信用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有现代化的流通商、超市系统、物流配送、运输、信息、仓储等各个方面的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供应链有效的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113.
以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天下"观念为基础的朝贡体制构成了一种存在于古代东亚体系中的区域性公共产品。文章通过区域间比较的视角和方法,分析了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或行为体对区域安全和贸易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从供给的角度,文章发现,古代东亚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不仅包括古代中国,同时周边行为体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之中。从需求的角度,文章指出,作为朝贡体系下的四个次区域——中枢区域、小中华区域、游牧区域和曼陀罗区域——对经济贸易和政治安全两个领域的区域公共产品表现出了差异性的需求。进而,笔者指出,周边区域行为体对政治安全公共产品的认知与需求受到文化认同与战略信任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周边区域行为体对经贸领域公共产品的需求则更多受到域外成员竞争性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深刻影响。文章最后阐述周边视角下前现代东亚体系区域公共产品的历史启示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地流转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通过分析4省10县36村的调查问卷发现,在农户做出农地流转决策行为中,乡镇基层政府的引导成为重要变量之一,且政府信任越高,农户流转出土地的可能性越大。其影响机制主要来自于三大矛盾,即政府土地流转动力高与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弱之间的矛盾;流转后征地赔偿争议中因经营者获得赔偿造成农户的心理落差与其渴望无争议获得全部土地赔偿的矛盾;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等服务不足造成流入方与流出方目标农地差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5.
政治效能感、政府信任对公民政治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是政治学与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政府网站的普及应用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新的契机,但迄今仍缺乏关于政治效能、政府信任对政府网站公民参与行为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以重庆、武汉与天津三个城市(区)的普通公众为调研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政治效能、政府信任对公民在线参与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信任、内在效能感、回应性能够直接促进政府网站公民参与行为,其中回应性的作用最为重要.政府信任在内在效能感、外在效能感与参与行为的影响关系中呈现出部分中介作用,而对认知度与参与行为的影响关系则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此外,外在效能感、认知度、回应性能够显著增强公民的内在效能感.内在效能感在外在效能感对参与行为的积极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张凯 《当代世界》2014,(7):80-81
<正>一、从"亚信"到香格里拉对话,亚洲安全观引关注5月20—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亚信"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4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共商维护亚洲安全之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亚洲国家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  相似文献   
117.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新时代国家治理总体目标的重要构成,也是公众政府满意与政府绩效的测度标尺。既有研究多就特定领域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相关关系展开,忽略了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关联关系的结构性。本文基于对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理论分析,厘定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结构性相关的逻辑框架,运用四市六区23个城乡社区的居民抽样调查数据,通过线性回归与分位数回归双重校检,确认了公众安全感对政府信任对象、品质和结构的积极影响;部分证实了公众安全感各维度与政府信任各面向的结构性关联关系。研究结果为准确把握公众安全与政府信任关联关系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18.
论我国社会资本积累与公民政策参与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新燕 《理论导刊》2008,31(2):50-53
社会资本与公民政策参与之间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制约的关系,因而为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存在诸多缺陷,制约着公民参与.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我国政策参与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通过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加快发展公民参与的载体--民问组织,加强制度的有效供给等,从而形成构建社会资本积累与公民政策参与优化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9.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存在三种类型的信任关系,它们分别是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习俗型信任发生在农业社会和熟人社会中,在习俗型信任的基础上产生了非理性的合作,这种合作既可能是有益于社会或群体生活和交往秩序的,也可能是有害于社会的。从历史发展的层面看,民主和法治相伴而生,而习俗型信任是否也会对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公民法治意识的成长产生影响呢?本研究以南京市的实证调查为例,通过交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习俗型信任与公民法治意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层面的剖析,并探讨如何逐步促进合作型信任的形成进而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0.
重建社会信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首先要坚持依法治国,确立法治的权威性,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制度的高度信任,从而实现从人格信任到制度信任的真正转换.其次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再次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奖励守信者,惩戒各种失信行为.最后要注重道德教化,加强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