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54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733篇
中国共产党   234篇
中国政治   758篇
政治理论   120篇
综合类   74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2年2月1日,北京再一次把水价提高,居民用水由原来每吨的1.60元提升到2.00元。这是北京市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缺水状况而采取的一项最新的节水措施。 现在,一项解决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在年内开工建设。数年后,北京人喝上长  相似文献   
12.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公安工作与时俱进,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具体讲一是强化政治建警,坚持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二是强化法制建警,学法守法,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三是强化素质建警,提高公安人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体能素质,建设一只骁勇善战的钢铁队伍。  相似文献   
13.
王东 《北京观察》2005,(12):36-37
刘汉桂(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顾问组长、北京市水利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高级工程师):我这是第四次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了,每次都有新的感慨.  相似文献   
14.
公安工作特殊性要求民警具有终身警务技能。公安院校警体教学应围绕公安实战需要 ,重视培养学生具备警务技能训练习惯。合理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的课外警务技能活动 ,是学生掌握终身警务技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许金峰  木子友 《公安教育》2005,(12):55-56,64
警体格斗作为警察徒手防卫控制的技击技术,它是结合武术、散打、拳击及摔跤等搏击技术,根据警察执法特点而编制的综合技击术,它主要用于警务实战对抗,同时也可用于日常的体育训练和比赛,是一项集战训、健身为一体的警察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它既能使练习者掌握徒手制敌的技能,也能锻炼体能,同时又能锻炼过硬的对抗心理素质,故警体格斗一直被认为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目前所有的公安院校已将格斗课程列为一门必修课,本人在几年的格斗课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通过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等途径,对提高警体格斗课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一、…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存在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环节,为保障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及时到位,必须针对具体的工作环节、具体的衔接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衔接规则,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科学、有序、及时、高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7.
目前警检双方常常在刑事诉讼中发生冲突,以致有时不能准确高效地完成刑事诉讼的根本任务。为走出警检冲突的困境,有人提出检察引导侦查这一新型警检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朝阳区和福建省莆田市突破以行政区域党组织划线管理党员的传统做法.引入协议管理模式,构建党员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协商共管流动党员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06,(1):66-66
“十五”重庆城市年人均收入首破万元;“蓝天行动”目标提前完成;重庆启动大规模乡镇机构改革;“东水西调”工程动工;重庆首家农村合作银行落户武隆。  相似文献   
20.
汤宗舜 《知识产权》2007,17(2):3-10
知识产权的保护各国都订有法律加以规范,但各国给予的保护只在本国境内有效,而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客体,即发明、商标、作品等是无形的,很容易依附于各种载体而流往国外,因此也还需要在国外获得保护。为了便利本国国民在外国获得对其发明、商标、作品等的保护,一些国际条约先后签订,规定参加条约的国家互相给予其他缔约国国民以本国国民的待遇。我国已经加入了部分条约,也兼顾了本国法律与国际条约的衔接,但从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现状看,两者间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的这些法律与国际条约的关系予以探讨,达到二者间的平衡与完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