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117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6篇
法律   230篇
中国共产党   695篇
中国政治   1267篇
政治理论   470篇
综合类   71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京流动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作为文化体的"北京"和作为地域体的"北京"两方面的社会认同一定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对800名在京流动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对北京的文化认同和地域认同都受到收入、住房和一般性社会交往的积极影响。然而,在京流动大学毕业生群体融入老北京文化需要更多社会支持网络的支撑,以及更长时间的文化融合过程。该群体对北京产生积极的地域认同相对现实而可得,因为他们的这种认同更多的是出于大城市带来的经济及职业成长等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72.
分析青少年群体身份认知、群体社会认知与组织认同意识的相互关系发现,青少年组织认同还处于萌芽阶段。培育青少年组织认同意识,可通过构建群体身份培育体系,以发展青少年群体身份认同意识;构建青少年社会化发展培育体系,以发展青少年群体社会认同意识;构建青少年的同伴教育体系,以打牢组织认同意识培养的潜在基础;建立活动化教育策略体系,以丰富青少年组织认同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73.
观念认同对地区秩序建构有着重要意义。观念认同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进而改变或影响行为体的行为,在地区秩序建构中起到了"路线图"和"粘合剂"的作用。地区行为体之间的观念认同决定了它们互动的形式和态度,界定了地区秩序的自我属性,框定了战后地区秩序的建构原则,因而成为建构地区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首倡的新安全观与东盟主张的地区规范产生了积极互动,推动东亚观念结构由洛克文化向康德文化演进。  相似文献   
74.
从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社会协商对话"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入开展"社会协商",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协商,其概念谱系与核心要义渐趋明晰,在实践中也逐步形成了多元主体平等协商、合作共治的中国特色社会协商治理模式。但是我国的社会协商治理突出地面临着价值认同约束、主体边界约束与制度供给约束等多重困境,应从涵养认同基础、重构主体边界、完善制度体系等多维路径入手,全面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协商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75.
价值差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进程中一种普遍而客观存在的现象。价值认同是价值差异连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要正视个体价值差异、关注利益差异、并统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种生成方式,并最终在价值差异视角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相似文献   
76.
尽管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志愿服务仍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载体,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志愿者精神,两者内涵高度契合.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情感和行为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效.  相似文献   
77.
数字化生存时代为自我身份认同提供了三种历史语境,即自我身份认同关系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评价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实践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形成了独特的"游戏规则",信息构成了自我出场的路径、对话交流的平台以及身份认同的机制。在数字化生存时代,自我身份认同的生成逻辑体现出了在场与缺场、业缘与网缘、现实与虚拟"二元交融"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
张生祥 《德国研究》2006,21(1):26-31
肇始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的的共同体,它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的共同体,为所有的欧洲公民创造一个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那么如何解读并建构一种共同的欧洲认同?本文试图从欧洲认同感产生、新欧洲认同政治以及欧洲认同的逐步形成等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9.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6,21(1):15-20
“德国的外交与欧洲政策”是女总理默克尔2005年11月30日向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施政声明”中有关外交政策的提法,它将欧洲政策从传统的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具有了独立地位。本文主要从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性质、德国外交政策身份认同的演进、德国政治精英对施罗德政府外交政策的论争等方面入手,系统阐释默克尔政府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跨境民族众多、宗教复杂、文化多元,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文化问题相互交织,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面临严峻挑战。临沧市具有绚丽多彩、积淀厚重的边境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应以中华文化认同引领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文化载体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承发展,用中华文化赋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着力在边境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助力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为临沧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价值引领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