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110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3篇
法律   200篇
中国共产党   658篇
中国政治   1210篇
政治理论   464篇
综合类   68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全球化的到来,将社会认同问题推到了现实和理论的风头浪尖。人们在高速流变的现代性中,迫切需要共同的意义。要解答社会认同的建构这一实践提出的命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各学科不同层次和侧面的研究进行整合。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面临着社会认同的建构问题,需要多元视角整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
中国与不少国家之间有边界争议,是世界上唯一面临这么多边界争议的大国。这些边界问题很多是老牌殖民者、侵略者在周边国家制造并遗留下来的问题,怎么对待和处理这些历史边界问题要有一个基本原则和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83.
颜珂  李杰 《前沿》2012,(9):135-136
本文通过从内部和外部视角对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的问卷调查,指出高校辅导员和专业任课教师间存在着角色认同分歧,从而影响和谐育人环境的构建。在对这一分歧的潜在原因进行分析后,指出完善高校辅导员保障机制和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助于消弭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角色认同分歧。  相似文献   
84.
正费孝通曾经指出:"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而发展的,以各种方式出现的有关中西文化的长期争论,归根结底只是一个问题,就是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现代中国人究竟能不能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还是必须向西方文化认同?上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生都被困在有关中西文化的争论之中,我们熟悉的  相似文献   
85.
创新是非公党建的灵魂,是党建工作获取民营企业家认同的关键。这一创新既包括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资源整合、资源投入的创新,又包括企业党组织紧扣企业需求进行工作创新,还应包括对参与其间的各党建要素的激励机制创新。实践表明,唯有构建一套系统协作的创新机制,党建为民营企业家认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6.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培育是一个认知、认同、信仰、践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即需要从觉知、情感、意志、实践四个维度加以把握。在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觉知认知是始端,情感认同是关键,意志信仰是思想制高点,外化于行是最终归旨,四者融会贯通,渐次深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看得见、学得来、信得过、行得通的日常自觉修为,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微观个体层面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87.
安全管理     
《党课》2012,(13):8-8
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严”字当头、一以贯之。没有严,就不会有群众认同的安全。“五个最严”是工作理念,要有制度保障,切实予以落实。最严的准入,要从标准和制度入手;最严的执法,要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手段、方法和机制;最严的监管,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最严的处罚,要处罚到经济利益最相关的人,严格落实企业法人责任;最严的问责,要问责到关键责任人和掌握权力的人。  相似文献   
8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作为极其战略性的命题进行研究和部署,回应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以文化认同,感召社会认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文化成为最具号召力的旗帜。对内,成为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89.
1960年前后甫入文坛的陈映真喜爱、赞赏钟理和作品,据此扬弃现代主义,初步建立现实主义文学观,并早于叶石涛数年提出"台湾的乡土文学"概念,具有重要文学史意义。1977年陈映真却撰文批评了钟理和小说《夹竹桃》,这一反差缘于时代、社会和文坛语境的变迁。陈映真《原乡的失落》与《"乡土文学"的盲点》堪称姊妹篇,因它们都针对着史明"台独史观"及叶石涛《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中"以台湾为中心"等暧昧词语中隐含着的分离主义苗头和倾向。钟理和的缺失是他于新生中国的分娩期所必有的混乱和阵痛中,未能看清整个中国的"正体"和"实相",从而发生了民族认同上的动摇。这一教训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民众对中国道路的自觉认同与恒久自信。伴随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部分民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认同、建设绩效认同、制度认同和主导价值观认同方面遭遇了困境。要凝聚社会共识,增强道路认同,迫切需要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动民主政治、执政伦理、社会公正、中国精神的建设与弘扬,以提升民众对中国走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自信、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自信、走改革创新民族自强道路的自信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