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6篇
世界政治   23篇
法律   433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231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39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作为浙江省检察工作一大亮点之一的对讯问职务犯罪人实行同步录音录像自2007年3月1日在全国检察机关逐步铺开后,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学界的思考。总  相似文献   
132.
侦查讯问时律师在场之主张的认识缺陷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主张《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当赋予律师侦查讯问时的在场权。能否赋予律师在场权,只有立足现实的中国并经过冷静的思考才有可能得出理性的结论。然而,不少学者在提出该项主张时,普遍存在认识上的缺陷,突出表现为:第一,对"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诉讼目的观的误读;第二,忽视了中国基层公安机关刑侦技术条件十分有限的现状;第三,忽视了诉讼参与人提供证据觉悟不高的事实;第四,主张者立论依据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等等。  相似文献   
133.
如何在12小时内成功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这不是一个轻松的事,由于职务犯罪嫌疑人身份、经历的特殊性,其通常有较高的知识文化,在部门或领导岗位上任职,这类人群的反侦查意识特别高,  相似文献   
134.
俗语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此"色"俗指人类常常表现出的一种细微表情,是人们在不经意间通过一些表情把内心的想法表达给对方的一种行为方式。公安机关在侦查审讯中有效地运用微表情观察技巧,能够在辨认被讯问人员是否有隐藏犯罪行为时起到突破作用,是审讯过程中抓住其最真实心理活动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信息存在的时间极短,但就是因为这些举动是不经意的,往往会在侦查讯问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使讯问有针对性、目的性,避免冤假错案,有助于提高审讯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5.
136.
胡畔 《法制博览》2015,(5):75-76
当前,未成年人团伙犯罪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涉及的犯罪嫌疑人在心理学上的认知、意志、情感、个性等方面,除了具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备一些团伙类犯罪人所特有的特点。深入分析并灵活掌握这些心理特点,采用有效的讯问对策,能帮助侦查人员获得有价值的线索,提高破获案件的成功率。根据所分析的心理特点,本文提出了无中生有、作茧自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啖之以利和挑拨离间的讯问对策。  相似文献   
137.
刘林呐 《中国检察官》2001,(5):20-20,22
云南民警杜培武惨遭刑讯逼供,被判死刑,后又无罪释放。该事件震惊全国,云南连续公布了若于决定和措施,整肃刑讯逼供的违法行为。云南省人大做出《关于重申严禁刑讯逼供和严格执行办案时限规定的决定》。云南警方已设立了六道防线,其中包括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应有两名以上警察在场,在场警察不制止刑讯逼供要负连带责任;审讯场所要张贴“严禁刑讯逼供” 的警示标  相似文献   
138.
新刑诉法对同步录音录像做了相关规定,但是在研究中对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据属性、与讯问笔录的关系及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等问题上仍纠缠不清。同步录音录像在我国刑事诉讼语境下不是证据,也不是法定的固定口供形式,不能替代讯问笔录。同步录音录像是非法证据排除的有效方式,但是对存在与讯问笔录不一致时,应区别对待。对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内容不一致,公诉机关不能证明讯问笔录合法、真实时,讯问笔录内容应无条件排除。  相似文献   
139.
成功的讯问离不开警察的问语控制。基于聂丹的"话语过程控制论",构建"讯问话语过程控制分析模型",分析侦查讯问问语过程控制的种类与语言实现方式,对先发控制与后发控制、顺向控制与反向控制在讯问语料中的使用特点进行控制研究。讯问的过程就是先发控制与后发控制、反向控制与顺向控制交织并存的动态过程。讯问话语的过程控制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法律语言学的适用范畴,体现了语言学理论对解决警务实际问题的指导性,可为警察在讯问实践中实施问语过程控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0.
讯问工作所具有的高负荷、高应激的特点决定了讯问人员是心理失调的高发人群。针对当前讯问人员心理压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从讯问人员个体预防和优化工作机制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