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61篇
工人农民   49篇
世界政治   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4篇
法律   333篇
中国共产党   864篇
中国政治   1296篇
政治理论   244篇
综合类   4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我还在读初小的时候,孩子们当中流诵着这样一个童谣:"金星钢笔罗马表,料子裤子料子袄。"直白坦率的歌谣泄露了早春之共和国人们内心深处的羡慕与憧憬,其标准就是,衣兜上赫然别着一支金星牌钢笔,手腕上戴着罗马牌手表,身上穿着一套呢料的解放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金星钢笔的确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上了中学才可以使用钢笔。只是那种廉价钢笔的样子,日子一久,记得不真切了,但似乎质量都不敢恭维。用不上多久,就开始漏钢笔水儿,或  相似文献   
922.
每当有人向我露出灿烂的微笑时,我就会快乐。因为我明白,他也把微笑送给了自己。在现实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为何不留出一点微笑送给自己呢?把微笑送给自己,就会为自己擦洗伤痛。在生命之旅中,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风度,失败与挫折,仅仅是一个记忆,只会使我们更加成熟。带着伤痕给自己一点微笑,才是人生的又一份精彩。  相似文献   
923.
“三个代表”是一个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三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三个代表”的三个方面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领域和内容。第一个“代表”的主要内涵有 :生产力理论、根本任务、经济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内容。第二个“代表”主要是讲文化观、精神文明建设、理想道德信念等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内容。第三个“代表”主要是讲价值观、群众路线、作风建设、宗旨建设等不同层面和不同侧面的内容。尽管“三个代表”内涵极其丰富 ,涉及面极为宽广 ,但…  相似文献   
924.
追怀单纯     
单纯属于少年。但是,我们一辈子会追念、怀想这种单纯。.读台湾学者蒋勋的书,有一节写道:小时候,为了送一本同班同学忘掉的笔记本,曾经翻山越岭渡过淡水河去他家里,那时,淡水河桥很少,绕了很多路。至今,记忆很深。他说,这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蒋先生的话,一下激发了我的同感。年少的单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么?  相似文献   
925.
刘强  王莉  陈秋枫  梁晓涛 《前沿》2013,(11):57-60
审美活动是有层次性的,不同层次的美感对人的生命体验乃至人格陶冶导引作用是不一样的。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发现,浅层次的美感激起的只是直觉刺激式的愉悦,不会有内心深刻的体验。只有进入第二层以上的悦志悦意境界,才能使心意产生向往,情感开始升华,人生的追求被期待唤醒。当人对人的理解不只在一时一己需要,便会进入更远的时空和更广的范围,产生一种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更广、更深的观察和理解意向。特别是进入第三层审美活动时,生命的活力被全面点燃,生命的向力将人引向更完善、更高尚的境界,人感受到天地自然的无限永恒和人的高贵美好,才会幡然自省人的价值。人感受过美的境界,自然会产生对伦理道德的期待和向往。美感层次和霍夫曼以及罗特哈克的人格层次对比分析,也能说明这种层次性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26.
记得小时候,在我老家街头的大柳树下,有个说书的场所,那里经常挤满听故事的人。那时我经常会坐在那里,听历史上那些奸臣与忠良,才子与佳人的精彩故事,从中渐渐懂得一些忠孝仁义礼智信的道理。不过,现在人们似乎正在慢慢对故事失去了谦卑,特别是在精英主义的目光打  相似文献   
927.
《中国统一战线》2014,(6):17-17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了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后多次易名,因校址初设于广州黄埔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它以“建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吸取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强化军事政治训练,铸就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  相似文献   
928.
王燕  王文广 《人民论坛》2014,(6):158-16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从传统村落来到社区,交往行为和交往空间均发生改变,为加快失地农民在社会交往中的城市融入,关注失地农民交往行为和交往空间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交往空间记忆角度阐述如何营造归属空间,促进交往氛围,尊重生活方式,注重文化延续,以期帮助失地农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提升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29.
《黄埔》2014,(2):4-27
黄埔军校创办不久,即投入到捍卫革命政权的战斗中去。1925年2月,军校教官、学生和教导团3000余人,与粤军联合组成右翼军,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校军在淡水之战和棉湖血战中,大显神威,其爱国爱民、勇猛果敢、团结奋斗的黄埔精神赢得了各方的瞩目和交口称毙1925年10月,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作为主力第二次出发东征,冒着弹雨强攻惠州,酣战华阳,与东征军各部配合,彻底消灭了陈炯明的军事力量,“黄埔精神”再次大放光彩。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为出兵北伐奠定了基础。这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胜利,也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930.
“余一生无私产亦不知有私产,私产者即我唯一之黄埔军校耳!”这是蒋中正自述他对黄埔军校深厚情感的言语。蒋先生得以崛起中国,确实也是从他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开始。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是“联俄容共”策略下的产物。成立初期,学校体制参考苏联红军,课程也是由苏联顾问指导(除强调战法与技能外,更重视政治教育),此外,苏联还提供一些财政、人力上的支持。这批军校生是孙中山先生为建立革命武力,以谋统一中国的基石。蒋先生依靠这一支子弟军完成了东征与北伐,奠定了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并逐步攀升为国民党领袖级人物,超越党内同盟会时代的老同志,如汪精卫、胡汉民等。党军一体是创校初期黄埔的特色。廖仲恺是国民党的代表,也是当时军政府的财政委员,军校的庞大开销常靠他支持。据记载,有一次军校未能凑到伙食,面临断炊,当晚需到廖仲恺处拿三百块钱,买米运到黄埔,第二天才有饭吃。类似的困窘还有武器不足,“当时兵工厂的厂长还是我们革命党的一个党员。他奉大元帅的命令才偷偷摸摸地用两三个月的苦心偷了五百支步枪给我们黄埔军校”,可谓筚路蓝缕。但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影响黄埔师生的干劲,随后的两次东征与北伐都是以这支军校师生为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