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20世纪50年代,在台湾思想界,围绕五四新文化的历史评价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方向问题,国民党官方、现代新儒家,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展开了持续的论争.国民党官方将五四新文化看作是在大陆失败的罪魁祸首;现代新儒家肯定五四的民主与科学理想,但反对五四新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态度;而自由主义派则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一边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一边反击新儒家的文化批判,三方构成一出颇具复调色彩的文化论争,并对当代的台港思想界形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33.
21世纪日本外交的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后期以来,日本经历了四次外交抉择,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欧美和亚洲,曾采纳"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入美入亚"、"挟美制亚"等理念,实现军事崛起和经济崛起,并开始走向新的政治崛起。如今,日本正面临第五次外交抉择。如何为21世纪的对美、对亚外交定位,特别是如何为对美、对华外交定位,是日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4.
张闻天于1922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3篇泰戈尔"译述",虽未引起时人和后来研究者的关注,却是国内最早系统介绍泰戈尔文学、宗教、文化、教育等诸方面思想的重要文献.张闻天虽未参加泰戈尔访华引起的思想文化争论,却是五四思想界少有的客观认知泰戈尔的人,这主要归功于张闻天实现了由崇拜泰戈尔的泛爱哲学转向信仰社会主义的转变.探讨张闻天的泰戈尔观,既可弥补张闻天早期思想研究的空白,又可推动泰戈尔与五四思想界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对于中共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当今的跨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戴安林 《湘潮》2013,(2):4-5
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一大,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初步形成。在五四运动以前,陈独秀就已经认识到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罗斯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陈独秀力主使得中共在国共合作中获得一定的政治空间,但是又想保持自身对国民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6.
侦查讯问活动是一种通过语言所进行的思想交流过程,虽然这种交流具有对抗性、针对性、强制性。在侦查讯问中,为了保证语言交流的顺利进行,达到获取信息、收集证据、寻觅突破口以利于侦破案件的目的,侦查讯问人员必须对侦查讯问中某些容易引起误论争的语词通过定义进行解释。这种定义解释的方法包括内涵定义解释和外延定义解释。这种定义解释有有效和无效之分,其判定标准和操作规则就是定义解释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37.
马静环 《法制与社会》2010,(24):279-280
问题与主义之争在我党历史上是一次重要的理论论争,这一争论使中国革命的走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力图从还原这一次争论的历史真相出发,对这一争论的本质及其影响再做探索,并力图从中引出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38.
本轮欧洲民粹主义浪潮兼有左右翼政党参与,是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又一例证。尚塔尔·墨菲作为后马克思主义者,运用斗争与抗争的概念分析民粹主义,为理解欧洲民粹主义提供了一套体系完整的分析框架。本文以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斗争观为核心切入点,论及其提出的论争式民主和激进民主等概念,从民粹主义的定义、兴起原因、影响与应对方法入手,具体探讨如何从政治边界划定与论争式民主的角度理解当代民粹主义的概念与特征;如何运用霸权与激进民主的概念分析民粹主义的兴起原因与当代欧洲自由主义霸权;如何评价民粹主义运动的影响以及当代左翼民粹主义政党如何善用激进民主,充当反对霸权、反对极端右翼民粹主义运动的先锋。诚然,墨菲的理论存在一些问题,但墨菲重拾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身份和斗争的传统,亦是其作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9.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社会风云突变、各种思潮异彩纷呈并最终做出抉择的十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自由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文化重建模式。伴随着军事上的凯歌行进,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轮廓渐显,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主导性思想文化,完成了40年代中国文化的历史性转型。  相似文献   
40.
《学理论》2015,(14)
诗歌流派"经典化"发生首先要依托于流派的美学质素层面的独特性、创建性以及经典价值的可阐释性,再者是外部文化政治下的建构逻辑对经典化的建构与推动。诗歌流派经典化的策略基本在上述两个前提之下,并且基本着眼于流派对经典化追求的主动与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