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63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5篇
法律   1133篇
中国共产党   945篇
中国政治   1224篇
政治理论   544篇
综合类   87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不同的真理理论导致不同的法律方法论。符合论实在主义的哲学会导致哲学的和自然主义的法律发现,而融贯论则是规范分析和法律解释的基础。不少哲学家认为没有脱离融贯论的符合论(如普特南)。但同时,从真理的客观性维度讲,融贯论只能保障认知的客观性,而不能获得形而上的客观性。融贯论的结果必然是相对主义。因此,法律哲学的认识论选择必然是折中的,这个折中的认识论可以由普特南的内在实在主义来承担,而内在实在主义将最终引向包容的法律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842.
汤黎虹 《行政与法》2012,(6):99-104
任何法部门都要有理论基础。经济法理论基础应当以讲求法意理论、突出经济法特征和承认其他部门法理论基础为立论之本,并从经济法价值层面推衍出来。以往学界关于经济法理论基础的研究还没能够符合这些条件,故诸说成立的根据不充分;而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等理论基础对于从经济法价值层面推衍的"整体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及覆盖的法内容,又无力支撑。于是,寻找经济法自身的根本理论支撑就十分关键了。笔者研究发现,经济法为了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必须不断解决个体性经营无序带来的"整体"损害问题,于是,经济法配置的整体性经济权应当是限定个体性经营权的职权。笔者将这一理论称为"限权论"并定位为经济法理论基础。这一理论也是在与民商法的"保权论"、行政法的"控权论"、社会法的"扶权论"等理论基础的界分和协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843.
辛亥革命是中国宪政史上的转捩点,它瓦解了传统的帝国,却没能顺利完成新的民族国家建构;它组建了共和政体,却没有带来共和与民主。与其说是传统文化阻碍了宪政的生长,不如说是迷信西方模式所造成的苦果。革命派和立宪派的争论,背后实际上隐喻着制度论与文化论的分野;在是否应当学习西方的问题上,它们既相通又冲突。只有将制度论的理性建构与文化论的经验累积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达致宪政的坦途。  相似文献   
844.
傅海燕 《理论学刊》2012,(11):81-83
迈蒙尼德在《迷途指津》等书中提出了理性和信仰结合的幸福论。迈蒙尼德的幸福论有两个思想来源:一是受《圣经》的影响,二是受古希腊理性思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5.
吴爱邦  彭新东 《求实》2012,(Z1):207-209
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已影响到各个民族、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在思想碰撞最为激烈、意识形态最易激荡的高校不得不正视全球化的隐形影响,为了抵御全球化变质为西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  相似文献   
846.
张继华  秦玮远 《求索》2012,(3):96-97,166
"逻辑图像论"是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著的给人以天书之感的《逻辑哲学论》的中心论题。自其提出以后,学界对此多有诠释加注者,但未必尽合维氏之意。维氏就曾认为他的思想甚至被那些自称为他的信奉者的人所误解。于是,文章从其提出的背景、其主旨何以可能以及其必然导致的结果等方面对此作了再度审视以期不断地接近维氏之意(要完完全全复制维氏之意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47.
生命现的变革依赖于生命诠释方法论的变革.马克思在人的生命之理解和解释的思想前提、理解维度、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变革,由此,他也创建了自己生命哲学思想的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研究传统,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以“现实的人”为基本思想前提,以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及“双重生命本质”为主要理解维度,以“现实的生命认知原则”与“超越的生命理解原则”内在统一的“实践观点”为其生命观的思维方式,而以“实践生成性原则”为主要生命解释原则.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不仅是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基本方法论前提,而且是马克思哲学及其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内容,同时也为现代生命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合理的生命诠释方法论.  相似文献   
848.
社会 《当代思潮》2012,(4):8-11
大自然的力量人类是无法抗拒的,发展经济应以大自然的生念规律论道而行,多元素的社会经济建设要遵循自然界多元结构的生态变迁,借力大自然智慧做到顺水而治,视事而是……  相似文献   
849.
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的关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第一生产力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孤立任何一个理论都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强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实现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50.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须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不同产业之间即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伦理关系;二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伦理关系即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是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伦理关系,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发展与国防科技的关系。关于如何处理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这里主要表现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伦理关系。重温《论十大关系》,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科技伦理观、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超越当代科技-经济-社会-自然与伦理的悖论,推进人-自然-社会与科技-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及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