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0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2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8422篇
中国共产党   371篇
中国政治   1577篇
政治理论   313篇
综合类   2168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934篇
  2013年   903篇
  2012年   982篇
  2011年   1036篇
  2010年   905篇
  2009年   1014篇
  2008年   1034篇
  2007年   778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506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三审制最初的出现更多的是基于对审判经验的总结,尚没有考虑到该制度背后所蕴涵的法学原理,而现代刑事第三审程序的建构应当富有理性。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各国刑事第三审程序的建构都体现了对价值平衡原理、权力制约原理、功能分化原理和权利救济原理的遵循。  相似文献   
942.
本文在对司法权和行政权重新界定的基础上,旨在对行政诉讼判决中司法权与行政权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并以此为契机,探求相关的解决办法,使司法权和行政权能够得到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43.
督促程序在我国运行15年以来,虽然在立法上进行了逐步完善,但其立法的初衷始终难以彰显,而且效能进一步委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此程序在我国的难以适用性,并予以废除,同时构想将适用此程序的案件纳入小额诉讼程序,以期待一部有中国特色的民诉法出炉。  相似文献   
944.
本文从官方和普通百姓思想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诉讼观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指出了官方理想和现实百姓行动之间的差异,从而对一般所认为的"无讼"观念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45.
本文主要针对修订后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之规定,从诉讼的角度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本文的视角:一是诉讼当事人;二是解散程序。  相似文献   
946.
按揭作为新型的融资购物方式,在我国大陆得到迅猛发展,涉及按揭银行的诉讼纠纷日益增加。按揭的法律定性应是一种独特的准抵押。本文以商品房按揭为主线对按揭银行的诉讼地位及实体权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47.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需要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未成年人诉讼制度尤其是在检察阶段已开始了一些改革,产生了一定效果。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检察诉讼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规定不详尽、缺乏可操作性等不足,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诉讼制度还需要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48.
讼师的基本职能是助人诉讼.在有法制的社会里,诉讼是不能避免的,助讼是客观需要的.问题是,这与古代中国主张息讼、追求无讼的治国理想相抵触,因此讼师备受歧视和打击.不料,讼师非但没有消失,反因其处于非法状态、不受规范的引导和约束,而易于为非作歹.畸形存在的讼师彰显的是制度的缺陷,讼师并非生性恶劣,也不是全都恶劣,对他们的过分褒、贬都是不恰当的.清末以降,律师取代了讼师.律师与讼师当然很不相同,但又是具有共通性的,将两者联系起来辨识,或许有助于对它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949.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面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存在的诸多问题,需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杈的法律保护,并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950.
回避制度作为一项诉讼制度,是确保程序公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源于西方传统诉讼理念中的自然公正原则,通俗解释为“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条第一款规定:“参加过本案侦查、起诉的侦查、检察人员如果调至人民法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