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272篇
中国政治   363篇
政治理论   77篇
综合类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鲍照在乐府诗创作上取得了极大成就。在他的乐府诗中,女性题材的诗歌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又可具体分为艳情和闺怨两类。前者内容香艳但不失寄托,后者多借女性之怨抒发自身之悲。作为一个男性诗人,鲍照发妇人语,代女性言,呈现出"男子作闺音"的现象。同时,鲍照借鉴了南朝民歌的元素,形成了清艳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2.
美国诗人庞德谙悉古今,善于旁征博引,撷取各民族文化之长为己所用。他的诗歌理论在很多方面得益于东方文化,其中借鉴吸收了日本俳句诗写作的结构特点。20世纪初,在日本热风靡西方的背景下,庞德开始和日本文化结缘,而后,他创作出一些类俳句诗,并以此为启发创建了"叠合理论"的新文艺理论,而这也正是庞德实用主义思想和日本俳句结合衍生发展变化的结果。虽然庞德对日本俳句的了解并不透彻,但是他以日本俳句为启发而开创的意象派新诗运动给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的深远影响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3.
《党课》2012,(11):32-32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初现。3月,《新华日报》全文连载了郭沫若写于三年前的《甲申三百年祭》。《祭》文秉笔直书,言说了明末李自成进京出京,由胜到败,39岁战死在九宫山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74.
最早,“学究”一词是专门名称,出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科举有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这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几种。经,指经书。五经就是《易》、《诗》、《书》、《礼》、《春秋》。应科举考试的人可以应五经考试的,叫做“学究”。从宇义上说,学究一经,就表示学通一部经书。  相似文献   
175.
春播     
正~~  相似文献   
176.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可与李清照相媲美,也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拙政园诗馀》,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她在其词作中抒发的家国之思———怀乡之愁、亡国之音,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7.
“人名”入诗古来有之,作为伟人,毛泽东既是诗人政治家,又是政治家诗人,他在创作充满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词时,常用“人名”为诗词增亮添彩。  相似文献   
178.
20世纪以来《诗经》的文化研究逐渐为学者们所关注。因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对《诗经》的研究其实就是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而情诗、婚恋诗是《诗经》中内容最多、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们所体现的距今二三千年前的我国古代社会的婚俗文化,其中遗留着人类童年时期的婚姻痕迹,既有乱婚残俗的一面,又有遵循礼教的一面;既有自主恋爱婚配的自由,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关注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79.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开放、自由、多元的朝代,其活跃的经济、多元的文化、多民族的相互融合,为唐代文化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唐朝的文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汉文化,而是融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新文化。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表现在文学、绘画、书法、建筑、体育等各个领域,其较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和之后的两宋文化,更呈现出  相似文献   
180.
现代人将七夕诗单一地理解为“情诗”,我们有必要对七夕诗进行多维度的阐释。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将七夕诗加以解读,可以发现,七夕的重要仪礼——“乞巧”,是当时少女们生活希冀中对爱情的价值认同;七夕诗中表达得最丰富的爱情,其实是妇女求得身份平等的情感承诺;而男女不同诗人所作的七夕诗,在视角转换中可以明显看出男人和女人眼中的“女性”有别而情有所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