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272篇
中国政治   364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红安诗抄     
章重 《党史天地》2008,(12):39-39,50
2008年11月6日,省委党史研究室部分同志(含4离休干部),由张莹、王诚二位同志作向导,冒雨赴红安参观学习,加深对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颇有收获。余在县委党史办主任周少怀同志陪同下,匆匆拜谒了沈泽民、郑位三、韩先楚、秦基伟、王建安等老一代革命家和一代名将之陵墓。下午又参观了敬爱的李先念主席之故居。往事历历,感叹万千。作诗数首,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232.
曹植诗、赋语言生动谐美,作品中的双音语词可分为双声正格语词、同类通用语词、旁转双声语词三类。通过对其作声纽考析,可证明曹植重视双音语词声纽搭配的人为韵律组合,善于利用搭配的声响效果表现丰富多样的韵律节奏,并藉以凸现自己的言语风格。还能证明双声作为古老的韵律表现形式,对诗歌节奏形成、流变起着重要作用;并作为音韵学之所由起,在汉语音韵学史研究方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33.
李晓 《公民与法治》2013,(10):42-42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咏史》诗的开篇名句。历史舞台,过客缤纷。披览古今,掩卷长思,决定各色人等成败兴亡的,固然非止一端,但勤俭抑或奢侈确实是影响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缘由。近来,中央重申并力倡节俭,  相似文献   
234.
阮籍的<咏怀>诗产生于人性受到压抑和摧残的时代,诗中从自我与他人的相互关照中追问生命的意义,在灵与肉的冲突中感叹生命的脆弱和人生旅程的艰辛,在自由与困顿的精神矛盾中找寻生命应有的状态.  相似文献   
235.
《诗经》中涉及到描写采摘活动的诗歌共有27首。采摘母题在这些诗中的频繁出现,并不仅仅是对采集活动进行的单纯描写,而是在叙述先民生产活动的同时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236.
前不久,《鹭江吟草》编辑部收到一位学员《观海》的习作,诗日:“天高云淡淡,海阔鹭悠悠。点点白帆过,游人赞不休。”始见此诗,觉得押韵规范,平仄稳妥,首联对仗,是一首中规中式的五言律绝。然而此诗却在编辑中引起争议。一种意见认为,“鹭”只会在田边、潭畔、岛屿周围活动,不会在大海上飞翔。海上看不到“鹭”;今日绝对没有帆船,“白帆”君从何见之?建议不用此诗。  相似文献   
237.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便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过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  相似文献   
238.
七年的留日生涯对"原鲁迅"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虚拟的"幻灯事件"不仅为鲁迅的弃医从文提供了一个真实有力的解释,背后更有着个人气质与禀赋上的原因,是一位文学天才、文化超人的必然之举.日本为鲁迅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和平台,无形中也制约了他的认识视野与范围.  相似文献   
239.
邓晓成 《求索》2010,(3):175-177
从现代性维度看,“人的文学”与“人民的文学”都是文学现代性展开的一种向度,在"五四"新文学那里,二者总体上形成一种同构关系,而后来却往往以悖论的方式呈现出来。与文学现代性相对应,也就有了纯文学、纯审美与功利主义文学观这两种向度的对立。而大众化和纯诗化这两股诗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了中国文学现代性悖论的另一侧面,它们之间存有的矛盾主要因现代性主体追求差异而产生。本文通过对大众化诗潮的现代性考察与反思,旨在从不协同中求得和谐,以寻探新诗发展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40.
诗人对美的理解,是把他们对美的认识带进生活,带进作品中,几乎走近俄罗斯叶赛宁和中国海子的人都会感到他们的青春、真实、质朴、平凡的美.美是自然,美是大地,诗人在崇尚自然美的同时,认为自然之美的根源来自于生长的大地.从他们的诗中可以感受到自然审美精神和思想,同时也能赏析到自然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