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67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116篇
世界政治   2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6篇
法律   3378篇
中国共产党   2543篇
中国政治   3273篇
政治理论   1311篇
综合类   235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1074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926篇
  2011年   1065篇
  2010年   972篇
  2009年   974篇
  2008年   1182篇
  2007年   787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611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要充分发展,必须首先发展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自主权.不要个人的和谐是外在于人的和谐社会,承认个人的和谐才是内在于人的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的个体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应按照普遍的道德律令而承担必然的道德责任从而使主体达到自主和自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52.
为保证政府绩效评估的客观有效,必须发挥政府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双重作用。通过进一步比较分析我国公众评估主体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并解决目前公众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主体的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公众主体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公众主体在政府绩效系统中的积极作用是发挥外部评估作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53.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公共政策失策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都可以导致公共政策失策,应该由依法享有责任追究权力的机关,对公共决策主体由主观原因导致的公共决策失策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54.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确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交往源于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人们之间必须交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主体与主体的交往中形成了主体间或主体际关系,由此而衍生出了主体间性。用主体间性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进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意义,在于还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本来面目,使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重新飘扬起"人的旗帜"。  相似文献   
855.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及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的功能主要是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政府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56.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外贸公司"是对大学生外贸专业英语课交际教学法的一种尝试.在设计与运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为目标,把握一个指导原则,两个教学重点和三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857.
杭州这座城市长期受到西湖山水的浸润,由此产生了富有特色的城市精神。这其中,有关西湖的诗词对杭州的城市精神影响尤大,使后者有了诗性的品格。杭州的城市精神包含着诗词的韵律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显露出以人为本的基调,而且西湖诗词还赋予杭州海纳百川的气度。  相似文献   
858.
科学理解问题现已成为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其探讨目的是要从理解的角度求取科学知识之普适性来源,以从科学的角度来弥合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裂痕。科学知识之普遍性来源于科学共同体的共通性,而后者又基于科学家之间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的引入既为科学理解同样亦为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59.
从刑事立法的演化进程看,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和第一百六十四条是从贪污贿赂罪中逐渐剥离而分立出来的,实践中将其统称为商业贿赂罪的做法不够严谨科学。《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条和第八条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和第一百六十四条的受贿主体由原来的“公司企业人员”扩展至“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为打击既非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也非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准国家工作人员的收受贿赂行为及对之行贿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其罪名可确定为“非公务人员受贿罪”与“对非公务人员行贿罪”。司法适用中也应注意修正案的时间效力及法条援引方法。  相似文献   
860.
近年来,曾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较长一段时间内几乎绝迹的商业贿赂又重新抬头和泛滥,逐渐成为腐败行为的新手段.为此,我国政府在2006年开展了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专项工作,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商业受贿罪是在商业领域中发生的受贿犯罪,公务受贿罪是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发生的受贿犯罪.二者在犯罪主体、客观行为以及侵犯的客体方面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