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565篇
中国共产党   858篇
中国政治   1243篇
政治理论   263篇
综合类   31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李申学 《新长征》2006,(5):8-10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智慧、战略眼光和创新勇气。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引进和借鉴国外国际关系理论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近年来,在这项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令人忧虑的问题。第一,盲目追逐欧美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美国新理论的取向仍未得到彻底改观。经过王逸舟、秦亚青等学者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以及《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等专业刊物的不懈努力,中国国际关系学界长期存在的“美国中心”现象虽已得到某种程度的矫正,①但囿于学术生态等方面的原因,这一现象短期内恐怕不可能消失。相当一部分学者仍然表现出对美国理论的强…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创新受内在的学术智慧和外在的政治环境的双重制约;通常情况下学术智慧是个常量,因而理论创新更多地取决于政治环境的宽松与否。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政治环境阻碍和抑制了理论创新,造成政治意识形态控制学术研究、不允许批评和反对意见存在,社会也由此失去纠错机会的局面。要使理论创新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就要解决好学术和政治、学者与政治家、研究与宣传等三个关系。究其根底,就是政治的稳定要求不宜妨碍学术的研究自由,恰是学术研究的众多理论成果为政治行为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随时对比和选择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和解决了事关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除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和红军的强烈要求、与会同志的积极努力以外,也是与毛泽东卓越的政治远见、政治智慧和实事求是精神分不开的。首先,毛泽东鉴于当时在长征途中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原典著作。撩开其神秘的面纱,从中可以窥见其蕴含着丰富的领导智慧。笔者从革故鼎新、顺天应人;忧勤惕厉,居安思危;知柔知刚,刚柔相济;守位日仁,聚人日财等四个方面解读其领导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6.
智慧是: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赢取.这才有资格去享有它。智慧是藏不住的。但往往被人们忽视。人间处处有智慧,即使我们闭上双眼的时候.它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5,(4):73-73
我是最小最小的农民代表,今天能当面向省委书记提建议很高兴,这几乎是我一辈子都不敢想的,我就说说我身边的事吧……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6,(11):F0002-F0002
“只供行政事业内部使用。” ——贵州茅台镇一酒厂广告语出惊人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应吉林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的邀请,我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做了一场“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的演讲,黄文艺教授做了简洁的点评。他认为,法律方法的研究虽然是基于司法立场、以规则作为出发点探寻事实法律意义的活动,但各种各样的法律方法仍然是以理论形态出现的。虽然坚持司法中心主义立场的学者认为:基于立法中心主义的研究所得出的关于法律普适化结论不能很好地解决具体案件。但是关于法律方法一般理论的研究实际上又陷入新的打着“司法立场”旗帜的普适性研究。而这种研究与立法中心主义倾向并无质的差别,也是要建构一种普遍主义的教条。我在其他大学演讲同类题目的时候有同学提出,法律方法能否制度化,能否变成必须应用的方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黄教授的判断。这确实是一个理论难题。我们知道,任何理论不管是站在什么立场上,都是一种抽象的表述,都是思维的表达。用语言所描绘的事实需要借助人们的想象才能变得丰满,才能被理解成事实。这是由语词本身的概括性所决定的。那么,理论的研究者该怎么办,我们能否在摆脱理论研究的普适性倾向时,使法学真正走向形而下。看来问题并不能很好解决。对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的结合,黄教授的评价给我很大的启发。他认为二者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法律方法研究的过度理论化倾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法律智慧虽然因其宽泛而难以把握,但如果我们的研究者给它一个具体的场景,我们一般能分辨出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平淡、甚至什么是愚蠢。当然这种分辨也许并不具有一般性,只是特定场景中的智慧,对研习者来说只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而不可能照搬适用,但它对累积法律人的经验有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如果法律方法的部分内容可以上升为法条的话,法律智慧则因是具体场景中的智慧而很难上升为制度。法律智慧一旦上升为制度,面临的就是具体应用的问题,即使是智慧也仅是历史之光。法律智慧实际上是要解决法律解释过程中的创造与服从的矛盾,按图索骥式的“依法办事”,无所谓智慧或者愚蠢,但创造与服从也都是有正义之目的的。为了实现人类美好的目的,为了最终实现法治,法律人必须在实践中融入更多的智慧,否则就难以克服成文法律的呆板与僵化。为进一步明确与倡导法学教育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促进法律职业化进程,《政法论丛》编辑部特邀我组织了一组“法治理念下的法律智慧”笔谈稿,欢迎各位法律学人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10,(11):50-50
四川省雷波县民政局余忠涛认为,随着救助工作的开展,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低保户"的收入已经超过或者远远超过了最低生活标准。为了实现民政救助公平,贯彻执行国家救助政策,用好有限的民政救助资金,应该实现低保"应退尽退"。低保"应退尽退",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智慧。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不必要的上访,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