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242篇
中国共产党   558篇
中国政治   775篇
政治理论   376篇
综合类   33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演红利 《世纪桥》2021,(1):85-8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继承和发展经历了话语重塑、话语创新、话语延展、话语强化四个阶段,在话语主题、话语内容、话语主旨、话语传播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发展历程,对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钭晓东 《中国法学》2020,(1):202-220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环境法治客观条件与话语体系发生深刻变化,环境法学研究须予以适时因应。环境法学的核心范畴、研究方法与基本话语廓清了新时代环境法学研究格局。作为环境法学研究逻辑起点和环境法律现象认知的中介概念--核心范畴及其建构须对新时代的转型需求予以回应,从一元的权利或义务本位走向二元的"权利-义务"范畴。环境法治客观条件的变化凸显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化需求,这意味着环境法学研究方法须对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化予以关照,环境法学方法本身也应走向科学化与层次化。中国环境法学研究要走出西方话语禁锢,实现话语自觉,建构中国学术话语权,必然需要回归到中国环境法学话语的主体性特征,走向中国环境法治问题的田野,充分理解和利用中国环境法治资源,坚持开放并蓄的话语立场。  相似文献   
113.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需要重视教学话语的艺术性构建。思政课教师可从作品构建、叙事构建与情境构建三个维度展开相应探索。对于思政课教学话语的作品构建,教师需要把握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的辩证思维方法,熟练掌握塑造感性形象的艺术技巧,还要通过“二度创作”促进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对于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叙事构建,教师应强化充分的叙事自觉,确定合理的叙事基调,并持续打磨叙事形式。对于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情境构建,教师要做好场景铺垫、主题设计,重视节奏把控。  相似文献   
114.
国际关系的演进表明,海洋话语转变是国际秩序转变的重要风向标。文章对海洋话语进行了概念分析,并将其细分成海洋硬话语与海洋软话语,明确其包涵因素和互动关系。战争、谈判、国际会议、条约及协定等是国家争取战略主导权、在国际权力格局中占据优势的重要手段,可作为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之间的互动机理。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主要经历了欧洲主导时期和美国主导时期,且美国主导时期延续至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海洋世界多极化趋势显著,海陆联动明显,“泛海洋时代”到来;海洋话语的话语主体、结构设计、海缘范畴及议题领域等均在经历多维嬗变,国际海洋新秩序建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不断提升。中国需把握好角色定位与策略选择,优化中国海洋战略,树立新海洋安全观,踏实构建海洋话语,在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构建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张浩淼 《德国研究》2009,24(3):32-36
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与社会救助相关的政策话语从再分配话语转变为社会融合话语。伴随着政策话语的转变,德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也在酝酿之中并于2003年经联邦议院通过,最终在2005年得以实施。改革把社会救助与失业救助合并在了一起,这表明,受助者不仅是被同情的弱势群体,不再是单纯的权利享受者,政府开始承认他们必须承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义务,并希望通过改革促使失业者不再依靠社会救助,而是重返劳动力市场,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对德国经验的考察,可以获得如下启示:第一,与社会救助相关的政策话语的转变对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影响;第二,在相关政策话语的构建和转变方面,学术界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三,社会救助政策话语的选择只有符合本国的国情与时代要求,才有助于制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6.
习近平外交思想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指南,也是新中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事对外交往和国际治理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条件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理论前沿成果之一,其作为大国外交理论话语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然而,由于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国际社会对迅速发展的中国及其外交政策出现了巨大的认知差距,特别是受美国反华势力影响下的“中国威胁论”在西方颇有市场。因此,习近平外交思想国际传播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具体地讲,进一步厘清大国外交理论话语国际传播的性质与内涵,进一步认识国际传播中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国际关系理论属性,进一步辨明习近平外交思想国际政治传播与历史同类传播的特点差异。从方法上看,为更好对外传播习近平外交思想,我们需要在精准性上下大气力。一是准确把握精髓要义;二是构建立体传播格局;三是不断加强海外调研;四是持续推进创新探索。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国际传播主要有三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理论传播与实践传播相结合,不仅需要向世界各国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深刻内涵,还需要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开展的中国特...  相似文献   
117.
韩庆祥 《理论视野》2018,(10):18-22
话语的背后是理论,理论的背后是意识形态。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中国话语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且能解释中国实践、中国现实、中国经验、中国问题的中国理论。只有建构起这种理论,才能真正构建起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核心的中国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才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某些领域或方面"失语、失声、失踪"的问题,才能真正占据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才能真正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理论的影响比其他影响更深层、更长远。中国理论"立"不起来,西方错误思潮就"破"不了;只有中国理论真正"立"起来,才能"破"解西方错误思潮。意识形态建设首要是中国话语建设,中国话语建设的核心是中国理论建设。一些学者大谈而谈意识形态建设,却对中国话语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一些人大谈而谈中国话语建设,却对中国理论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18.
在现代国家生活中,话语建构有三种基本路径,即舆论、政策和教育。在研究南联邦解体的历史教训时,我们发现,恰是在舆论、政策及教育的民族认同话语建构上的失败,最终招致南联邦的解体。反思南联邦的历史教训,可从中获得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9.
媒体变革: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即使网民在这个空间里"吐口水"、"撒野"甚至"低俗"一下,这也是一个相对健全的社会所应该容忍的。须知,虚拟空间的发泄性代偿总比现实的社会冲突代价低得多  相似文献   
120.
谁让居民楼倒塌成了政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不得不佩服一些记者,本来是一起灰飞烟灭、残垣断壁的灾难,在他们的如花妙笔之下,可以扭转为一件令民众皆大欢喜、令政府光芒万丈的创世纪壮举。当然,新闻只具有话语上的渲染力,真正发挥决定作用的还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公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