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71篇
中国共产党   378篇
中国政治   460篇
政治理论   226篇
综合类   2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区第一部关于蒙古语言文字的专项法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条例》的颁布实施,将有力促进蒙古语言文字和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06,(6):8-9
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指出:“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推广共同语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先行工作。”他还说:一文明古国’要想成为‘文明今国’,不能不进行现代化的改造。‘现代化’必须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必须做好‘语文现代化’的准备。”周有光认为,“语文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就是普及现代共同语,学校、公共场所和集体活动一律说共同语,实行共同语和方言的“双语言”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公民导刊》2010,(2):52-52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一则》点评:这句意思是说,求学的人有四种失误,这是教学的人一定要了解的。在求学时,有的人失于贪多,有的人失于不足,有的人失于浅薄,有的人失于不善求教。  相似文献   
14.
何琪 《当代广西》2007,(13):51-51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所主张的“乐之者”其实就是一种快乐学习法,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北宋教育家程颐进一步提出寓教于乐,适时教学思想。他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乐学必见意趣,否则索然寡味,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教育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我认为“乐学”这一理念应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乐学也要让老师乐教,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迅猛的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的今天,教育者已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所能代替之。它需要的是教育者如何着眼未来,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怎样使学生学会"变",学会"学",使之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目标呢?如何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当中掌握知识呢?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要求,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再发展,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两则和“狼牙山五壮士”有关的新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3月21日晚,“狼牙山五壮士”的最后幸存者老英雄葛振林在湖南衡阳与世长辞;而几乎就是与此同时,有的地方新的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  相似文献   
18.
<正> 对于"法是国家意志体现"这一命题,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从两方面抨击甚猛。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带有的"阶级利益一元论"倾向,认为该倾向否定法律反映包括社会共同利益在内的多元利益的事实和法只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观点;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导致的"唯意志论"倾向。对原有的法的国家意志性命题进行批判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这种批判要怎样进行。是完全否定和抛弃这个命题,代之以一种其它命题,如某些同志所主张的权利论或正义论命题?还是把这个命题作为一个基本事实命题保留下来,并重新加以解释,揭示出该命题所对应或描述的法的事实状况——法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法制的完备与欠缺,进而将对法的现实性考察与现实性批判结合起来?作者认为这对当前的法理学研究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信息点击     
《今日民族》2004,(6):63-64
  相似文献   
20.
赵玉 《求索》2005,(12)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从提出到现在十年的时间里,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具误导性的命题。一方面,它把“现当代文论的失语”偷换成了“古代文论在现当代的失语”;另一方面,则把“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偷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从而才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和混乱,并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误导性后果,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误导我们错把中国古代文论看成新的当代文论的本根;二是使学者们几乎都把研究的重心定位在古代文论及其现代转换上,反而忽视了“重建中国当代文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