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LAST October, 55-year-old Liao Xiaoyi was listed one of Time Magazine's Heroes of the Environment 2009. This was not the first time she received an award. In 2000 she became China's first individual winner of the Sophie Prize, aka the Nobel Prize for the environment. A year later, she won top environmental laurels in Australia - the Banksia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ward. In 2008, the Global Citizen Award was presented to her by former president Bill Clinton. It was also in that year that she was invited to be an environmental consultant to the Beijing Olympic Organizing Committee.  相似文献   
42.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明复兴的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佩荣 《传承》2008,(9):46-49
1982年,世界各国历届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讨论哪一种思想可以使人类和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孔子思想。为什么呢?全世界人受过教育的都知道孔子说过一句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族群都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愿意别人怎么对我,我就不要这样对别人),这不是天下大同了吗?  相似文献   
43.
郑渊洁 《学习导报》2010,(10):50-50
时常有学校邀请我去讲课,包括北大清华。由于25年来我是《童话大王》月刊的唯一撰稿人,每个月要写十万字左右的文学作品,有时我不得不谢绝学校的讲课邀请。我从来不拒绝的,是少管所。我觉得像我这样的没上过什么学还有过被学校开除经历的人说的话,少管所的孩子听得进去,效果可能会比教授甚至两院院士再甚至诺贝尔奖得主去少管所讲课好。  相似文献   
44.
乌格 《中国减灾》2008,(1):42-45
在国内外的民间环保领域里,国际“绿色诺贝尔奖”——戈德曼环境奖的获得者于晓刚,赫赫有名。漫湾水电站的社会影响评价、两江拉市海参与式流域管理,怒江保卫战、倡导银行绿色信贷……他和伙伴们一路走来,几多艰辛,几番收获。  相似文献   
45.
"他是臭氧层来的人",10多年前,饱含理想主义激情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因其环保主张被人如此嘲讽。而在2007年,戈尔却两度因为在环保领域的贡献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荣誉。他投资  相似文献   
46.
胡楠 《法制博览》2010,(19):25-25
诺贝尔奖授予一个战犯,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但瑞典皇家科学院还是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47.
梦语 《党政论坛》2010,(6):39-39
虽说美国孩子在节假日以玩为主,但一切事物皆有例外,学业补习提高班也是存在的,否则这个国家怎能产生那么多诺贝尔奖得主呢。在这些补习提高机构中,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当属约翰·霍普金斯夏令营。  相似文献   
48.
《中国监狱学刊》2010,(2):101-101
周飙在2009年10月14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著文《犹太人为何拿了这么多诺奖》说,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在其他顶级国际科学奖项中,这个比例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49.
张小萌 《党政论坛》2010,(24):59-59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费恩曼认为:“一方面,人们可以使科学为人类造福,它是迈向天堂之门的钥匙;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用科学危害社会,这同一把钥匙也就开启了地狱之门。”  相似文献   
50.
外国游客甫抵斯德哥尔摩国际机场,便会看到走廊上悬挂的诺贝尔巨幅照片,上面写有醒目的大字——欢迎来到我的家乡。其实,在瑞典感受诺贝尔,这只是开始。1833年10月21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他9岁的时候,便举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