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沈佳音 《党政论坛》2014,(24):54-55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9日已经揭晓,一年一度的全球文艺偶像诞生——法国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又一次爆冷。假如你上网查资料,很快便能发现这个名字离我们并不遥远。王小波和王朔都是他的粉丝,并在作品中向他致敬。王小波的小说《万寿寺》是这样开头的:"莫迪阿诺(当时的译名)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而王朔也毫不讳言《玩的就是心跳》就是模仿的《暗店街》,不过只学了个皮毛。  相似文献   
62.
吕春 《党史文汇》2007,(12):38-40
作为20世纪印度最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教育家,泰戈尔学识渊博,对中国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很早就希望到中国访问。 当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包括中国的知识界。泰戈尔的文学成就得到西方世界的最终承认,给东方民族找回了自信。  相似文献   
63.
高芾 《法制博览》2009,(15):31-31
古话说:场中莫论文。科举考试这东西,和那诺贝尔文学奖仿佛,搜中的能人异士固然很多,漏掉的也不少。最牛的是状元,称为“大魁天下”,其实明清三百来个状元,真正成大器的甚少。因为中不中状元,实在与个人的才学无关。  相似文献   
64.
夏爱华 《中国工运》2012,(12):56-56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幸事。 但要说莫言能够代表中国文学,那就太牵强了。关于这个问题,莫言说:"我个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件好事,但我觉得我没有权利代表中国文学。当然,得奖会在一段时间内让世界的目光更多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应该会发挥一些比较积极的作用。但这个作用也不可高估,因为文学是一个相对落寞的领域,不可能像电影或其他的媒体,能够吸引那么广大的观众。"  相似文献   
65.
就在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天,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恨水骨灰的安葬仪式在他的家乡悄悄地举行。我把这两件事放到一起说,是想说这两件事都是中国文学界的大事——如果说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学的生之荣耀,那么张恨水魂归故土当属中国文学的一种欣慰吧?  相似文献   
66.
人物点评     
嘉义 《法律与生活》2014,(16):25-25
正内丁·戈迪默:将精神财富留予世间2014年7月13日晚上,南非著名白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内丁·戈迪默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平静去世,享年90岁。南非总统祖马表示哀悼,并盛赞她的杰出成就。祖马指出,除了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戈迪默还勇于反种族隔离制度,为南非人民争取自由、平等和民主,"南非失去了一位爱国者,失去了一位著名作家,也失去了一位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振臂疾呼者"。戈迪默生于1923年,小时候因为心脏衰弱险些辍  相似文献   
67.
李文奇 《春秋》2013,(2):62-63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高密,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成长及创作历程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后来到棉纺厂任司磅员,并成为棉纺厂夜校的语文老师。1976年,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  相似文献   
68.
农夫 《侨园》2013,(1):29
提起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泰戈尔是上世纪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齐名,被誉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相似文献   
69.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莫言作为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走上了瑞典学院演讲厅讲台。“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讲台上,莫言以讲故事的方式,让世界感受到了故事的深邃与力量。解放军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新书《我所知道的通信兵势,就是一本用故事讲述历史的好书。全书以我军通信事业建设发展为主线,以讲故事的形式,清晰记录了我军通信兵从南昌城头炮火硝烟传递战斗号令到信息时代转型发展迈向美好征程的历史脉络,生动叙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通信兵英模的感人事迹,深情诠释了人民通信兵忠诚于党、献身使命,敢闯必胜、勇往直前,号令三军、经天纬地的精神风貌,具有较高文学欣赏性和史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0.
蔡华 《当代思潮》2012,(11):48-50
苑纪久老师是文坛老前辈,今年80岁高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心情一定极为独特,一定百感交集,因为,莫言在保定入伍当兵的时候,莫言在还是文学青年的时候,莫言在为接踵而至的退稿信苦恼着的时候,苑老师正在保定《莲池》杂志主政编辑部工作。他与莫言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一定很有意思,是独家新闻。记者在莫言获奖喜讯传来不久采访了苑纪久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