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5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51篇
工人农民   54篇
世界政治   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7篇
法律   448篇
中国共产党   1101篇
中国政治   1345篇
政治理论   175篇
综合类   3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袁浩 《党课》2013,(18):105-105
人生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便生活在得意与失意之间。得意也好,失意也罢,都不过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的心理状态。得意者前呼后拥,面对的是鲜花和掌声;失意者门可罗雀,面对的是苍凉和寂寞。因此得意者往往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92.
今年春来早。 利用春节期间回乡探亲之际.我刊记者积极投身“新春走基层”活动.分别深入河南、山东、黑龙江、北京郊区等地.“沉下去了解中国”。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笔和镜头记录下当今农村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气象。用质朴、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群众过年的喜与乐.用生动的事实和细节展现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3.
94.
《浙江人大》2012,(1):36-37
10年,一个岁月的符号,一个成长的过程。作为一名曾经在杂志社工作过的编辑、记者,我对这份杂志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我懂得一本杂志十载春秋,千里路途所踩出的每一条深浅印痕的分量,我理解办刊人在追求理想、坚守职责中所付出的艰辛与收获的欢乐。———发行部原主任、责任编辑童美瑛记得2001年的年底,那是个寒冷的季节。杂志社的同仁们刚刚与自己朝夕相处了8年的《人民政权报》说了再见,又马上将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迎来崭新的《浙江人大》杂志创刊。  相似文献   
95.
读者     
本栏发表读者对某篇文章的意见、对某种现象的观点或对某个问题的疑问……欢迎来信,精彩内容,择优刊登。来信请寄: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甲 7 号法律出版社 302 室读者栏目收(100073)  相似文献   
96.
《党建研究》2012,(2):63
尊敬的读者:您好!《党建研究》2011年1月改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为了继续提高办刊质量,更好地服务读者,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读者关于办刊的意见建议,请您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并于2012年3月31日前将调查表寄回《党建研究》编辑部,我们将从中选取部分读者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97.
《中国监察》2012,(20):64
《中国监察》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刊名的中央重点党刊,是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刊,是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指导期刊,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宣传、指导、教育、监督作用。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政法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以及关心、  相似文献   
98.
周武 《党史文汇》2013,(2):56-57
《党史文汇》编辑部:我是贵刊20多年的老读者,从1988年由部队转业到山西晋中市政府系统工作,便一直把《党史文汇》作为必读的期刊之一、责刊每期的文章我几乎都要通读一遍,有的还读了若干遍,如2008年第9期刊登的黄克诚大将《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一文,2012年“百年史辨”栏目的系列文章等.  相似文献   
99.
李勇 《人民检察》2012,(7):66-67
刑法学是一门研究恶的学问,时刻带着一副严峻、冷酷、不容亲近的面孔,神秘、精致、深不可测的内涵,难道就总是与轻松悠闲无缘,与温情幽默对立?跨入深奥的刑法学大厦,是否也有悠闲之门可借经过?我国台湾刑法学者林东茂先生在其著作——《刑法综览》的序言中指出,此书就是"让读者悠闲地通往更精奥博大的刑法之林",并希望"读者不必用沉重的心情看这书,读书地点亦可不拘,咖啡厅、草地上、卧榻之旁,行旅之中,皆无不可"。①就此,林先生似乎为莘莘学子指明了探寻刑法奥妙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