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0篇
中国共产党   130篇
中国政治   178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网络谣言易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易滋生网络谣言。在当前的背景下,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二者的耦合关系日益凸显,且对网络舆情环境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文章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耦合关系,为净化网络舆情环境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2.
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网络谣言防控工作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整体来看,它既能够对法律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合理补充,也能够对技术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积极宣传,还能够对舆论手段抵制网络谣言进行有效配合。以网络谣言的生成、传播、消散过程为主线,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谣言生成阶段进行有效预防,在网络谣言传播阶段进行合理控制,在网络谣言消散阶段进行科学引导,能够有效防控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33.
90后安徽女孩儿袁丽亚之死,不知刺痛了多少颗善良的心灵。2013年5月下旬,袁丽亚在京温商城坠楼事件的悲剧性后果继续演绎。继她的父母——一对贫困夫妻痛失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女儿之后,她的男友等13人因利用互联网散布、传播小袁"离奇"死亡的谣言而面临法律处罚——丰  相似文献   
34.
《中国保安》2013,(17):3-3
最近,网络造谣、传谣的事件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一批网络谣言的制造、传播者相继落网,受到了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35.
郭慧 《理论导报》2014,(1):37-37
正中国接入互联网不到20年,便已在网民和国家顶级域名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一。目前网民数量超过4.85亿,微博账号约8亿,微博用户每天发布信息约2亿条。谣言滋生快、传播广、影响大,对身处谣言漩涡的当事人而言,面对成千上万的网络谣言轰炸,若没有法治的保护,势必成为弱势群体。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人们普遍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定的心态。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很大一部分是网民出于情绪的宣泄或者无意识的跟风。对于简单的情绪的宣  相似文献   
36.
公共危机往往引起谣言,网络谣言谣言在网络背景下的新形式,网络属性使其与现实谣言具有明显的差异。网络谣言在公共危机中增加社会恐慌、社会压力,容易造成公众对政府权威的质疑,也易造成网络秩序混乱。在公共危机中,网络谣言具有生成、传播以及消亡机制。为了防控网络谣言的产生,应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网络立法、提高公民理性认知和加强网络谣言研究。  相似文献   
37.
当灾难来临,尤其是地震、核爆等特大灾难中,受众会迅速地集结成具有相同心理特质的心理群体。这类群体重感性、轻理性,容易接受谣言的暗示并传播谣言  相似文献   
38.
阐述了网络谣言的内涵,并从谣言和网络两个方面描述了网络谣言的内涵特征;分析了产生网络谣言的多种因素——事件自身因素、传播载体因素、传播主体因素、网络"粉丝"文化因素和社会情境因素;提出了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的若干建议,即应从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建立网络谣言预警机制等方面综合处置。  相似文献   
39.
高欢欢  耿绍宝  康宇坤 《前沿》2014,(9):138-140
现阶段的媒体传播环境中,每一个单独的个体在以个人传播为主的新传播媒介中都掌握着相较于以往更为宽松的话语权和更多的言论表达机会,网络舆论场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和地位得以进一步的凸显,对于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以及网络传播所触及的传播伦理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构建和谐、理性的网络传播秩序需要培养理性的受众和理性的传播媒介,更需要培养理性的“意见领袖”,推之当下,体现在具有更多话语表达机会和更强话语影响力的“网络大V”之上。  相似文献   
40.
李勇 《党政论坛》2013,(21):44-46
一、谣言及其在网络中的扩散谣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无所不在。它长时间地存在于人类文明进程中,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施加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瑶言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并承载着历史的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