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89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政治实践可以理解为政治现实的象征化和政治象征的日常化两个环节的持续互动。在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中,通过"旧瓶装新酒"的策略使政治现实通过新秧歌予以表达,对刘志仁式秧歌的典型塑造促使象征性权力的生成,最终进一步实现新秧歌在民众中得以日常生活化,契合了延安时期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穆重怀 《侨园》2016,(4):16-18
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祥瑞,而且具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功能。以至于在民族心理中龙已经被神化为民族图腾,被赋予了中华民族共主的神圣地位。从目前的考古实践看,龙是诸多中国文化灵物中唯一形成完整谱系并流传至今的文化表征,并在不断地整合与扬弃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形象和内涵,建构起了迥异于域外的中国龙文化。众所周知,中国龙是多元一体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潞王虎     
<正>潞王虎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潞子婴儿国,它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形象生动,情趣盎然。潞王虎民间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挖掘生产的民间手工艺品以布艺为多,有威风凛凛的手工布老虎、富贵吉祥的长命锁、惟妙惟肖的十二属相壁挂、民间最具神话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死亡与右手作者:赫尔兹(法)译者:吴风玲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本书是象征人类学早期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由两篇独立的论文构成。在第一篇"一项关于死亡的集体表象的研究"一文中,作者认为,对于集体意识来说,死亡在通常的情况下是将死者从人类社会中排除出去,实现他从可见的生者世界向不可见  相似文献   
15.
盛世莲花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中都有莲花的图案,概因澳门古称"莲岛",状如莲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构成了南海中这朵美丽莲花的三只花瓣,莲花也成了澳门的象征。1999,澳门回归,欣逢盛世,莲花怒放。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国内某市拟投资380亿元打造"新阿房宫"。此事立即引起社会广泛质疑,并不禁让人油然想起二千多年前火烧阿房宫那把熊熊大火。火烧阿房宫作为一个标志性历史事件,历代以来倍受关注,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阿房宫成为"秦亡于奢"的象征。遥想当年,强秦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之后,本该河晏海清、万民归心,却在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中迅速土崩瓦解,这既有秦王朝高压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再过20多天就是农历辛丑牛年。牛为六畜之首,它不仅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吃苦耐劳、默默奉献、踏实奋进的精神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在辞旧迎新之际,号...  相似文献   
18.
丁敏 《理论建设》2009,(6):77-78
陈楚淮在1929—1930年之交写的两个富有象征意蕴的独幕剧——《桐子落》和《骷髅的迷恋者》,分别发表在《新月》二卷十期和《新月》三卷一期上,今天学界已认定陈楚淮是一位1920年代的“象征戏剧代表作家”,朱寿桐在《新月戏剧:绅士的风情的演示》中,称《骷髅的迷恋者》为“名剧”;吴晓东在《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称这部剧作“标志着这时期象征主义话剧在文本意蕴上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人作家一方面通过母语生活在民族传统中;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居住国的语言获得现实生存.这种语言的“双栖”状态凸显了他们最本质的生存状态.在以文字想象中华的“语言共同体”,海外华人作家不仅摆脱国界、“中心”等界限的束缚认同中华文化,而且以心灵与母语的相通相融来完成原乡意义上的合一,让母语滋养起更多的个体生命.海外华人作家有着对民族语言“积藏感”和“延续感”的不懈寻求,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复苏了汉语具象性的活力,把汉字的积藏感表达得独异而丰富,文言传统、方言形态的开掘则使得母语语言彰显出延续感,丰富了汉语写作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20.
新书     
《诗性正义》作者:徐昕定价:29元出版:2011年8月本书作者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他将自己近10年写的随笔收入这部集子,这些文字触景生情,发于心而运于笔,既写人写事写物写景,也写感写情写思写意;沿诗性智慧之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