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89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维柯的"新科学"强调人类文化的诗性创造原则,这种原则以想象为中心,彰显了人性全面而真实的发展;同时超越了自然科学的抽象逻辑,体现了一种新的认识原则.这种"新科学"不仅高扬了人类文化中的诗性精神,而且显现了人文科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而为人文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2.
鱼水关系历来是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象征。鱼得水而生,水得鱼而活。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自己比作鱼,把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比作水,通过鱼水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作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拥护和支持,使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73.
史学意识与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早期神话的历史化铸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史官化特性。在史官化条件下,史学极其发达。随之而来的史学渗透在作家价值取向、诗学传统和通俗艺之中,为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发生准备了充足的主观与客观的双重条件。  相似文献   
74.
汉族周边社会的特殊性使人类学传统亲族研究的理论视角和方法遭到了挑战,摆脱"历史的真实"和结构功能分析理论模式的桎梏,从研究对象之传统建构话语体系的象征分析中寻找理解其自身问题的路径,是研究方法上一种新的尝试。针对两个不同性质父系社会家谱编撰和利用状况的比较,可以为人类学开展家族及亲族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5.
居阅时 《长白学刊》2004,(4):98-101
象征是借助一种文化形式表达另一种意思的表意方式.是人类理性与非理性思维、心理活动的结果.象征文化通过隐喻、寓言、拟人化、符号、写意、对比等具体象征方式进行表意.象征文化的存在及其表意方式具有普遍性,而象征的内容则具有特殊性.借助象征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由表及里,完成从现象到本义的认识过程,从而完整认识文化的全部涵义.  相似文献   
76.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麦田里的守望者》都堪称是象征主义小说的典范。可以说,象征主义手法的使用渗透到小说的各个部分—文章的题目、人物、细节以及人名都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一般来讲,多数文学作品中的人名都是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其行事为人。本文作者着重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作品中几个代表人物的姓名构成及其寓意,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77.
高蔚 《求索》2008,(8):128-130
诗性情感并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生命情感,而是心灵的意识活动对自然生命情感的“意象综合”,是艺术创造过程中“与创造性直觉融为一体的情感”,是一种艺术情感。它以直觉为基础,是一种直觉认识,是直觉的物化,并以意象创造为特征。它具有一定的结构,能赋予诗以艺术的形式感。它表现的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意识本身的逻辑”。它的作用就是直接展示情感活动的结构模式。它的形式轨迹与艺术的表现形式之间,具有一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78.
《七个尖角阁的房子》自1851年问世即成为霍桑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作品,它的发表给霍桑带来很高的荣誉。象征的手法是这部作品的重要特征。霍桑用象征手法丰富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加强了作品的主题效果  相似文献   
79.
唐福敬  杨舰 《当代贵州》2012,(10):32-33
地标是城市的回忆录。城市地标是沉淀在建筑里的文化与传奇。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是历史在城市留下的足迹。它见证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燃情岁月;它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它引导着一座城市文明的延续。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