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王洪青 《中国监察》2011,(23):50-50
单位犯罪是1997年《刑法》增设的新的犯罪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经济转型期间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增多,单位犯罪的案件也逐年增多,如何依纪依法、恰当地追究单位犯罪中相关责任人员党纪责任,特别是开除党籍处分的问题,逐渐成为摆在广大纪检干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2.
《司法业务文选》2013,(20):30-34
1.2012年6月6日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6号公布2.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惩处税收违法违纪行为,促进税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有税收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  相似文献   
103.
在我国目前的刑法体系下,单位犯罪刑事责任主要由单位和单位内部责任人员共同承担。文章通过对责任人员的范围进行界定,并对现行立法实现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方式及其适用的刑罚体系进行评析,提出单位犯罪中责任人员刑事责任实现的应然方式。  相似文献   
104.
杨国章 《法律适用》2011,(4):103-105
我国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据此,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采取的是"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我国刑法规定了"单罚制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105.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刑法保护(一)修改完善强迫劳动罪,新增协助强迫他人劳动罪强迫劳动是一种赤裸裸的侵犯劳动者基本人权的犯罪行为,它剥夺了劳动者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限制甚至剥夺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把劳动者当  相似文献   
106.
【裁判要旨】单位犯罪中,认定被告人的主观故意,应在考察被告人客观行为的基础上,依据一般社会人的认识标准,判断其对于自身行为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程度,从而判定其是否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被告人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影  相似文献   
107.
一、关于单位挪用公款归他人使用情况的定性问题单位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其中最典型的一种情况是:为了本单位的利益,由单位负责人决定或集体讨论决定,将公款挪给他人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对单位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在理论界与实践中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肯定说认为,对以上情况应以挪用公款罪对有关人员定罪处罚。因为单位的有关责任人员通过单位集体讨论的形式将公款挪出,实质上符合挪用公款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这一客观要件,本质上也对公款的使用权造成侵害。…  相似文献   
108.
<正> 法人故意犯罪是指为了法人利益,法人代表、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经法人决策机构授意或批准,以法人名义实施的侵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行为。法人故意犯罪主观方面的特征有以下几个: 一、法人犯罪的犯罪日的 法人犯罪的犯罪目的是指法人希望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所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和深层的直接动因。它以明确的认识能力为基础,以坚强的意志能力为驱动力。它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具有经济上的求利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意志的  相似文献   
109.
去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可以说是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从无到有的标志。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哪些地方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的群体性事件,即问责哪个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员。  相似文献   
110.
《司法业务文选》2013,(29):14-17
1.2013年2月22日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令第30号公布2.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