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陈卓伦 《中国律师》2002,(10):37-3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资本运营的方式更加广泛,企业购并行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近几年来,受全球性跨国购并浪潮的影响,外商来华投资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外资购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外资购并的对象,外资购并有助于缓解我国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解决危困企业的生存问题,盘活现有企业巨大的存量资产,推动资产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我国政府对外资购并持鼓励、欢迎态度。但由于我国推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时间尚短,企业购并,特别是涉外购并时间更短,经验不足,国内相应的法律法规亦不完…  相似文献   
22.
国企购并是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阻力.文章认为,要推进国企购并,必须深化产权改革,完善法律体系,改革配套条件,破除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23.
外资购并是外商通过特定途径持有中国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或者实际控制该公司的商业行为,调整外资购并活动的外资购并法是国际投资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已有相当成熟的外资购并立法。我国的外资购并立法相对薄弱,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台专门的《外资购并法》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4.
《法治研究》2009,(2):F0003-F0003
浙江国圣律师事务所是经浙江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省厅直属合作制律师事务所。创建以来,国圣的律师业务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涵盖了公司购并、破产重组、知识产权、土地房产、金融税务、劳动争议、国际贸易以及刑事诉讼等领域。现已发展成为浙江省一家管理规范、执业诚信、人才荟萃、服务优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25.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加快,企业更加对外开放,外商对华投资的方式将出现多样化。除了直接设立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之外,以收购中国企业股权进行资产重组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外国投资也会日益增多,这其中必然涉及许多的法律问题。在企业资产重组和购并活动中,律师的参与对于当事人既是必要的,也是受欢迎的,律师能在参与企业资产重组和购并活动中起到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市场中的企业千差万别,企业资产重组与购并活动不可能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操作。从目前看,全国性企业资产重组与购并主要是以产业结构和企…  相似文献   
26.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TO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我国企业要在新的竞争态势下赢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合理的战略定位、高效的资源整合、全方位的持续创新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7.
崔莹莹 《法人》2005,(11):54-55
应如何看待企业产权改制中资本层面的“国退洋进”?我 国企业该如何认识外资介入的风险?《法人》采访了曾参与 “中国行业国际竞争力”、“跨国购并”等研究项目的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陈涛涛副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境内外 上市和其他资产重组项目的嘉富诚资本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郑 锦桥,以及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长李肃。  相似文献   
28.
胡一 《法人》2006,(8):56-60
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国美的决心以及家电零售行业巨大的经营压力,还是让国美和永乐合二为一,这次并购注定会对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美国的企业购并浪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综合性的环境影响框架。它包括直接的推动力量,主要是股票市场的景气和行业冲击、行业演进,还包括更宏观的推动因素,即发达的资本市场、产业创新能力、反垄断法以及企业观和购并理念。根据这个框架,本文解释了德国和日本在1990年代之前和之后的购并发展变化,以及中国企业购并的发展。并指出中国企业购并要实现真正的繁荣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