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曾凡跃 《求实》2012,(8):29-32
虽然改变世界同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观的主旨,但它们所阐释的改变世界的思想维度和语境存在差异:第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侧重于从新旧哲学旨趣的根本区别的角度提出,《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侧重于从新哲学形态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第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强调改变世界,《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自身的问题域中强调"全部问题"都在于改变世界;第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纲领性文献所蕴含的改变世界的思想主要是一般思想原则,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改变世界则是其深化和具体化。根据以上差异,有必要就学界长期流行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些误读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2.
常青青 《学理论》2012,(4):53-54
马克思确立的"实践"观点构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第一次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它体现革命性和时代特征,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3.
雷勇 《前沿》2009,(7):37-41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存在将“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与“确立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创新”根本地对立起来的不足。本文认为。研究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与确立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创新是不矛盾的。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宗教理论等都直接影响了马克思,成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但是,马克思从来不是一个盲目的费尔巴哈崇拜者。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赋予了唯物主义以新的内涵;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说;将宗教批判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结合起来。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34.
<正>在当前我国三阶层与四要件这两种犯罪论体系的争论中,当务之急是厘清构成要件的概念。构成要件是近代刑法学实现教义学化的重要标志,这应当归功于德国著名刑法学家贝林。正是贝林在1906年出版了《犯罪论》一书,阐述了构成要件理论,为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刑法学史上,我们往往推崇贝卡利亚、费尔巴哈的贡  相似文献   
135.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既肯定了费尔巴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其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恩格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6.
李仁质 《求实》2003,4(10):10-11
德国著名思想家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宗教观产生过巨大影响,但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观上,而仅仅是把它作为继续前进的出发点.马克思指出,不能从人的"自我意识"和"人的本质"中去寻求对宗教的解释,而应当从宗教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的物质世界中,从社会上人们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求宗教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可以看到费尔巴哈人本学的重要影响,但是从手稿开始,马克思已超越了费尔巴哈。两人对人的“类本质”内涵的理解有着深刻的不同,体现了马克思具体的人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之间的对立;体现了对人的本性理解的不同;以及在哲学观上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38.
费尔巴哈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两歧性矛盾必然会导致他在道德观上的唯心主义迷失,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批判是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时代终结和历史出路,实质上体现了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迷途的理论救赎。  相似文献   
139.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新哲学实现了以存在者为本体的传统存在论转向以人的存在--实践为本体的现代存在论的革命性变革.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对这一新哲学的核心作了概括,而<1844年哲学手稿>对这一核心作了充分而深刻的阐述和论证,因此, <手稿>是新哲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40.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均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幸福观。通过对费尔巴哈《幸福论》中的幸福思想和马克思诸多著作中的幸福思想进行深入阐释及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既有共性和交融的部分,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聚焦于马克思幸福观对费尔巴哈幸福观的批判超越部分进行分析,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新时代幸福观的构建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