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在马克思哲学革命中起到巨大的、有益的作用。学术界对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始终莫衷一是,而我们对马克思哲学探究越是深入,就越感觉到反思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间理论关系的必要性。我们要理清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关系,特别是费尔巴哈在何种程度上影响马克思,再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的影响,还原一个本真的马克思哲学,打开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的窗口,强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以提升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22.
郑建 《前线》2014,(6):64-66
<正>01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具有客观性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  相似文献   
23.
24.
胡素梅 《世纪桥》2009,(3):76-7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表现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学说的形成轨迹及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科学探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25.
张其学 《理论导刊》2002,1(7):38-40
“直观”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石性概念,是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工具和建构自己新哲学的原则。对于费尔巴哈的“直观”概念,不应仅从认识论意义上去理解,而应放在“世界观”视域中去把握。“直观”对于费尔巴哈是一把“双刃剑”,依据“直观”,他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也正是由于“直观”,他的唯物主义成为“直观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成为不彻底的,认识论成为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在历史观上滑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26.
费尔巴哈的无神论学说的人本主义性质,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一个重要命题即"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中.费尔巴哈十分重视人性的自然状态,认为宗教使人的本质异化,而他的任务是要使理性的火炬照亮宗教的黑暗,使异化了的人性得以复归.  相似文献   
27.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文稿结构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章文稿的结构编排是马克思恩格斯遗留给后人的一项历史课题。自该文稿1924年正式问世以来,包括前苏联学者粱赞诺夫、日本学者广松涉等在内的诸多专家都曾对其提出过不同的构想,但迄今仍未有一个比较完满的构建方案。通过深入分析和展示文稿本身的内在逻辑,在这里有可能提供重建文稿结构的另一种构思。  相似文献   
28.
一、费尔巴哈和李斯特的刑罚理论之地位费尔巴哈提倡心理强制说,主张必须先把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做一明确规定,依此对一般人加以心理的强制.在对一般人发挥威吓效用达一点上来认定刑罚的根据.但是,根据费尔巴哈这样的刑罚理论不足以给刑罚的意义以明确的说明.费尔巴哈的理论,是与如何使人不趋向犯罪的一般预防的目的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求得刑罚存在的根据;这对何以要加以所谓  相似文献   
29.
宏观意义上的生命观,即对于生命的起始、价值、追求、终结等问题的系统认识。作为深入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先驱,费尔巴哈主张现世的生命过程观、自然的生命起止观、类本质的生命价值观,将生命视作存在于自然基础之上的人的类属性的集中表现,力图将人类生命从宗教的控制中抽离。对于费尔巴哈的生命思想,马克思予以了批判继承,一方面,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对于现实、现世生命的追求,在自然与感性要素的基础上探讨具有类本质属性的现实的人的生命;另一方面,马克思将社会、实践、劳动等要素引入生命问题的场域,构造出更为完善的唯物主义辩证生命观,完成了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扬弃式传承,以此实现对费尔巴哈生命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30.
黑格尔的国家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思辨考察。但由于过分强调国家意识对市民社会的支配和提升作用,黑格尔的国家学说最终陷入了"精神与现实"分裂的"唯灵论"困境。此后,费尔巴哈虽然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虚幻性,但是黑格尔关心的市民社会问题却被遮蔽了。现代政治哲学只有经过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才能重新将对市民社会的反思、重建与提升作为自身的主题。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构成了《资本论》的伟大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