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从探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剩余价值哲学的关系入手,前几期从几个相关的方面已经发表的文章主要是展示一下马克思在劳动方面理论的丰富内容。这篇文章就将在此基础上正面论述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以期在弄清劳动如何体现人的本质这一问题的同时,探讨一下构建剩余价值哲学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32.
张云阁 《理论探讨》2005,1(3):53-55
费尔巴哈没有抛弃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也没有指责过费尔巴哈哲学中缺少辩证法思想,反而提出了"费尔巴哈辩证法"的概念。费尔巴哈哲学的根本缺陷是"直观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费尔巴哈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33.
《学理论》2015,(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走出人本历史观的思想境地,开始进入科学历史观的大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所认为的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费尔巴哈在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上的错误与原因,并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阐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34.
鉴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特殊的"笔记体"性质,一直以来人们对其所涉及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对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全貌的一个核心范畴"实践"的认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从社会历史维度、主客关系维度和哲学革命维度对"实践"概念进行全方位的阐释,才能够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历史地位进行更准确的把握,从而对马克思的思想脉络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5.
人本学和自然哲学是费尔巴哈哲学的两大支柱。费尔巴哈人本学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人学理论产生过深远影响。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人学理论在扬弃费尔巴哈人本思想基础上,以对象性活动的人超越费尔巴哈人本学对象性存在的人;以对人的社会本质的揭示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学人的类本质;在人类解放之路的探索上,以人类的社会解放超越了费尔巴哈爱的宗教,从而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学。  相似文献   
36.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经典论断,实现了人们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的观念革命,真正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个经典论断意蕴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和观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性上"、"历史的进程中"、"社会生活中"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具体地、发展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37.
梅杰 《工会论坛》2011,17(3):149-150
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得益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在宗教学领域,马克思更是继承了费尔巴哈宗教观的精髓,并克服了费尔巴哈在宗教研究领域的弊端,科学地阐述了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8.
曹兴江 《世纪桥》2009,(15):63-63,6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从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其特有之实践观。实践并非指一般的物质性活动,而是指人类特有的自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存在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以及自觉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分水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范畴之一,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与基石。因此,正确地解读马克思提出的独特的实践观,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体系。  相似文献   
39.
在对马克思早期思想逻辑进程的研究中,国内最近一段时间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条逻辑"展开了"南北之争".在双方的背后,"接着说"便成为一种积极的学术态度.在不局限"论争"的问题域基础上直接追问:"类本质的异化"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那里是否得以承接?在<手稿>时期,马克思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遗迹"的问题?如果说不存在一个"费尔巴哈时期"又会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引起哪些问题?从而认为,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后缀的"唯物主义",在一般唯物主义基础上通达辩证唯物主义,最终拉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序幕.  相似文献   
40.
邹海霞  古标仁 《传承》2009,(20):86-87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中人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新人道主义原理和原则,揭示了传统发展观所造成的人的失落。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终极关怀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蕴涵着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人文价值的重塑,是现代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终极关怀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