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李锐 《世纪桥》2010,(3):66-68,7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缘由和时间历来为人们所争论。英格.陶伯特通过文献考证,断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7月,并且是《神圣家族》的后续之作。然而,陶伯特实际上没有体察到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真实内在原因,并未考虑到马克思同费尔巴哈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差异的事实。《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诞生根源于马克思自身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而赫斯、施蒂纳以及恩格斯等人对马克思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陶伯特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创作过程看得过于简单,缺乏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视角。《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现实和理论需要的产物,是马克思为了打好和恩格斯一同创作新世界观的哲学基础所认真写下的研究笔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无疑要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神圣家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2.
《学理论》2015,(1)
马克思为阐明自己的新世界观,写下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其蕴含的实践观,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原理以及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改变世界的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前提:“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避开的现实前提。  相似文献   
4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1845年春,27岁的马克思为批判费尔巴哈而写作的一篇研究性的纲要。这一《提纲》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今天重读起来,仍然对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5.
徐媛 《学理论》2012,(8):11-1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看做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形成的第一个标志,文中的第十条"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是其精华所在,被公认为是全篇的一个总结。对这一条中出现的"市民社会"这个概念的解读,一直以来没有较为统一和明确的定位,纵观国内以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现在的主流观点一般将其解释为"资产阶级社会"。将"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放到马克思思想发展链条中的具体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具体历史语境和条件中进行考察,能够使这个概念得到日臻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6.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关系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我国的刑法理论研究中,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之间的结合看来正在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主题。然而,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或刑法体系〔1〕之间的关系究竟应当如何  相似文献   
4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常被视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基本成熟的标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被认为是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的产物,是前马克思主义的.其实二者的基本精神和思想观点完全一致.只是马克思虽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形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却把这些思想误认为只是对费尔巴哈工作的继续,是属于费尔巴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穿着费尔巴哈外衣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脱下费尔巴哈外衣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相似文献   
48.
张银 《传承》2010,(3):48-49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9.
胡彬 《法制与社会》2010,(23):107-108
刑事政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被西方学者誉为"刑事政策之父"的德国学者费尔巴哈于1803年提出的。他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是‘立法国家的智慧’。"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的现状、问题检讨和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50.
在《巴黎手稿》这个文本的"前后"和"内外",马克思已经有自己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致思逻辑",即他已经注意到了感性的社会生活领域和感性的人的活动,"四重异化"便是其逻辑产物。因此,马克思虽然借用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术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彻底的费尔巴哈主义者。发掘并澄明这一视角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