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长期以来,费尔巴哈哲学被当作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独立的中间环节。以至于认为:没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哲学。实际上,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有限的影响,不是他的唯物主义,而是他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和宗教的本质的批判,是他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52.
李先桃 《湖湘论坛》2003,16(5):83-84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费尔巴哈哲学中不存在辩证法。实际上 ,费尔巴哈哲学中不仅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比 17- 18世纪形而上学哲学进步 ,而且有很多地方超越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  相似文献   
53.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唯物主义 ,是“聪明的唯物主义” ,而其“聪明”就聪明在它摆脱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纯粹抽象的观点 ,而从“人—实践—历史”三者相统一的具体的、现实的观点出发 ,科学地理解和阐释了“主体”、“实践”和“历史”的真实内涵及其辩证关联 ,从而为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开辟了一条现实性道路。所以它既超越了唯心主义 ,也超越了旧唯物主义 ,是真正的新唯物主义———聪明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4.
龚亭亭 《新东方》2008,(2):46-48
犯罪构成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用以指示已被证明的犯罪事实。到18世纪末“犯罪构成”仍仅具有诉讼法的意义。直到19世纪初,德国著名刑法学家费尔巴哈才明确地把构成要件引入刑法,使之成为一个实体法概念。费尔巴哈从罪刑法定主义出发,把刑法原则上关于犯罪成立的条件称之为犯罪构成,指出:犯罪构成乃是违法的行为中所包含的各个行为的或事实的诸要件的总和。但在整个19世纪犯罪构成理论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5.
黑格尔对异化的理解是积极的.而费尔巴哈时异化的理解则是消极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一个从"对异化的彻底否定"到"对异化的积极肯定"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马克思将自己的研究视角从费尔巴哈转向了黑格尔,而且从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史来看.它还意味着马克思由此开始了思想转变,走向了创立唯物史观的征程.  相似文献   
56.
马克思思想演进的轨迹——从自我意识哲学到实践唯物主义,向我们昭示了青年马克思不断超越自我的思想历程,又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研究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内在动力与逻辑,我们可以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本质特征作出某种符合哲学史实的理解。  相似文献   
57.
58.
李园莉 《传承》2009,(22):58-59
人本学是费尔巴哈的哲学核心。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建立以其人本主义原则为基础人道主义,研究人的本质学说。人本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神性和人的理性四个方面。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在其强调人性的解放以及反对宗教神学的思想这两方面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对于我们当今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现代发展具有借鉴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1.近代刑法的形成和刑罚制度的近代合理化A.近代市民刑法的形成众所周知,法国革命是打着自由和平等的旗帜进行的.达个革命一开始就有近代市民法一的出现.封建社会存在的身分以及其他的各种差别废除了,每个人的人格一律平等待遇;由于相互能够站在对等的立场,基于自由意识订立契约进行交易,近代市民法就得到了发展.归根结底,根源于启蒙主义乃至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成为近代市民法的基础.所谓第  相似文献   
60.
若放弃传统上将《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当作一个逻辑自洽的统一文本的编排思路,而将它当作由多个异质性文稿组成的手稿集,大、小束手稿完全属于不同哲学观的差异就会呈现出来。大束手稿的哲学观并非历史唯物主义,很多关键命题都受到马克思的批评;小束手稿是依据马克思的观点,由恩格斯诉诸文字的文献,其哲学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表述。对其的异质化文本学研究有助于学界区分实证主义的历史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此基础上对费尔巴哈的讨论、对恩格斯历史观的讨论,以及对马克思影响的讨论,有助于人们克服马克思、恩格斯的对立论,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