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44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4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0篇
法律   185篇
中国共产党   1151篇
中国政治   899篇
政治理论   527篇
综合类   4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唐庆 《理论月刊》2004,3(2):36-38
从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角度,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坚持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壮大社会主义力量,缩小资本主义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学界极富争议的论题之一。这些争议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学者们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涵有不同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在宪法和经济法之中,贯穿于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诸环节的根本性准则。因为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人们对经济法存在的基础——市场经济的认识存在深刻的分歧,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中西通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法基本原则,所以需要以新的视野展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中国经济法的社会主义属性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实表现,强调它并非走意识形态的老路,因此,中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二是国家调控原则,它们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利益的政治表达形式和范围,可称之为“资本的社会主义”,它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成为面具的“社会的资本主义”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63.
全球化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左翼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西方左翼运动一支重要力量的共产党,在苏东剧变后求生存、进行战略策略调整以及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全球化问题纳入了研究和批判的视野。同其他左翼力量相比,欧洲共产党的全球化理论更多侧重于对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性质的揭示,并将全球化问题与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此进行跟踪考察和系统概述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当前欧洲共产党的现实处境和理论、战略的发展变化,而且对于分析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未来走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65.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分配方式,与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有本质区别,我们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情况,正确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66.
西方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曾预言:20世纪末,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将“不战而胜”。然而,20世纪已经过去,新世纪已经到来,社会主义不但没有被战胜,反而以其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向前发展,宣告了这位西方政治家预言的破产。尽管当代资本主义有了新变化,但本质依旧,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和一些非执政的共产党仍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7.
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认识,他并不真的主张“让资本主义在中国绝种”。相反,他清楚地看到私人资本主义对于巩固人民政权、发展社会生产、保障人民供应以及促进生产社会化方面的巨大作用。因而,革命胜利后一定程度地发展私人资本主度为社会主义所用,才是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基本态度。只是由于1957年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错误估计,才使得这个思想未能很好地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68.
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与矛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的结果,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欠发达国家为外围的,存在于统一世界范围的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双重结构,应当从世界体系的视野,认识当代资本运动的矛盾与规律。  相似文献   
69.
西方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引起了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传统的两大对立阶级中各自都出现了具有特殊性的阶层,尤其是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除了传统的中间阶层依然存在外,又产生了许多新的中间阶层。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日益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中间阶层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70.
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称激进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流派.20世纪90年代初,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再度复兴,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动向.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围绕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点、影响及其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对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进行了批评,并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危机的角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被一种新的、更加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替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