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90篇
中国共产党   363篇
中国政治   415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明月情怀     
在无数个夜晚,我仰望天空,以期获得与那明月久违了的感应,可往往是憾多而趣少,因为很少能找到自己期盼中的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992.
2009年12月25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使闻喜县人事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这两个单位再次牵手,组建成闻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人社局),再次实施大部制行政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93.
朋友批评我的写作太小资,一点也没有"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理科生(曾经,我已经毕业多年了)的理性思维、女性主义者的慷慨激昂……"我问他我该怎么写。他说:  相似文献   
994.
公共管理的现代性发展相对忽视了情感要素的治理功能,本文基于顺德案例提出"乡情治理"概念并探析其运作逻辑,以呈现传统文化和情感要素对县域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经验考察表明,乡情治理的核心是基于经济、社会纽带和共同文化符号的情感场域,并通过以下特征治理要素发挥作用:乡情凝聚下的"新士绅"和议题网络作为主体;传统节日和文化场合作为公共平台和议事空间;爱乡、奉献、共荣等地方价值内嵌为利益协调和集体行动规则;发达的民间和社区慈善作为内生治理资源。乡情治理是对基层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补充和催化,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加了"共荣"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和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治理想象力。  相似文献   
99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秉烛夜读《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不由得想起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在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战乱年月,一封报平安的传情家书,远远胜过"万金"的价值.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书"真挚展现并诠释着中国人心底最深沉的家国情怀,是中国家书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凝聚力的...  相似文献   
996.
《黄埔》2009,(5):23-24
杨俊达,土家族,原籍湘西吉首,1929年出生于长沙,黄埔二十三期生。1949年11月军校毕业后,于同年12月25日随全校师生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学习。解放后曾参加地质队在西北祁连山进行寻找镜铁矿的勘探,1958年4月回原籍安排在长沙轴承厂工作,1985年退休。  相似文献   
997.
在疫情防控中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疫情防控期间,共产党人本着对党和国家及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时刻牢记宗旨意识、发扬优良作风、争当先锋模范,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战斗最前沿,用奉献和拼搏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为民情怀。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台湾人民和东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的50年斗争历史为背景,记述了台湾人民、东北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互相支持,共同抗日的伟大壮举;剖析了日本侵略者以武力为后盾侵吞中国宝岛台湾和东北大好河山,进而达到全面占领中国的卑劣行经;揭示了在外敌入侵的严峻形势下,台湾人民和东北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舍身救国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论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得到的充分展示、历练和传承;阐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欲想分裂和侵吞中国的图谋,都将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999.
王志华 《理论学刊》2006,4(6):123-125
铁凝的小说以悲悯的情怀对现实人生进行了叙述,她的悲剧小说不给人以惨烈的悲剧性,而是具有一种和谐之美。这主要通过对悲剧冲突的化解来实现:一是注意节制,把悲剧意蕴留给读者自己去体味;二是调动多种因素,设置温情式的悲剧结局。这种和谐的悲剧观是铁凝善良之心与人文情怀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00.
2006年春末的一天。在我们这座城市里,一位共产党员、离休老人悄然离开了我们。也许,人们对过去的事情早已淡忘。但是,很多人至今依旧忘不了他所做的一件件好事,谈起来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