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郑银凤 《世纪桥》2010,(7):131-132
对高等学校的"两课"教学,各方面都寄予很高的期望: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要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等。但是,学生对"两课"的态度却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对"两课"的教学采取排斥的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普遍认为"两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事实上,"两课"充满了趣味,本文从民间观念与"两课"、古典诗词与"两课"、逻辑知识与"两课"、人物故事与"两课"、文学作品与"两课"等五个方面对"两课"教学中的趣味性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2.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因而绝不是小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老将军赵渭忠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3.
论“雅俗”——对中国古代审美趣味历史演变的一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青 《思想战线》2011,37(1):111-116
"雅"和"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评价性概念,至今依然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然而这对概念与其他任何一个评价性概念一样,也并不具有永恒性质,它们也是历史的产物,并且有着特定的社会功能。"雅"、"俗"这对评价性概念的产生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也恰好是"文人"这一古代士大夫阶层的特殊身份形成的过程。从这对概念生成演变的角度,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审美趣味在各个时期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4.
秦德君 《廉政瞭望》2010,(15):68-68
有朋友发来短信说看世博的感受,挺有趣:一个字:累;两个字:受累;三个字:太受累;四个字:不看后悔;五个字:看了更后悔;六个字:排不上的馆美;七个字:看与不看都后悔;八个字:年长者请你溜溜腿;九个字:爱尔兰的啤酒就是贵;十个字:沙特阿拉伯馆时间太费;  相似文献   
155.
关于日语作为第二外语时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复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好第一外语的基础上,学好第二外语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不论是作为公共外语,还是作为第二外语,选择日语的学生不断增加,因此探讨出一套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日语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6.
文学趣味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明显地遵循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努力创作具有无产阶级文学趣味的文学作品。创作方向的正确与文学趣味上的缺乏,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矛盾,一些有趣味的文学作品受到了表现"小资产阶级"、"小市民"趣味的批判与指责,而一些被主流权力话语推崇的作品又往往在读者与许多作家那里被视为缺乏趣味。这个矛盾的存在说明了这一时期无产阶级文学实践在建构自身文化领导权上的艰难。  相似文献   
157.
现代教学理论主张,在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是有机的统一。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高等教育不但培养专门人才,更要求为“人”而教,培育有职业道德和审美情操的高素质人才。大多数理工院校缺乏艺术美育教育与校园氛围,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8.
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成份之一,是促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催化剂.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9.
赵炎 《法制博览》2010,(11):45-45
2001年,著名作家吴思先生出版《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创造“潜规则”一词,在中国娱乐圈的大力“推广”下,“潜规则”得到了迅速普及,并进而衍生为动词,比如“某某曾被某人潜规则”。2006年,中国女演员张钰成为“潜规则”第一人,随着媒体对“张钰事件”的大量报道和讨论,“潜规则”一词遂被广泛运用。“潜规则”尽管是个新词,但是,作为一种概念,则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60.
虫与虫谣     
虫子和虫谣,对生长在吕梁山黄土地上的孩子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它使单调、枯燥、至今远离智能玩具、趣味玩具的童年,变的生动、鲜活、灿烂,并拥有了一种城市儿童永远不会拥有的绵长的韵味和贴近自然的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