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卢卡奇对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体现在对现代性批判的基本原则确立。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是沿着“商品—时间的空间化—物化意识”展开的,其基本原则是资本统治的“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卢卡奇对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体现在“继往”和“开来”两个方面:“继往”即呈现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维度,“开来”即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批判的基本定向。  相似文献   
62.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持续低迷,面临为升学服务还是面向就业、为城市输送劳动力还是就地转化、培养农民子弟还是农民本身等多重困境。按照新时期国家的战略规划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应积极调整办学路向,以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为本,通过创办有农村特色的职业学校对留在家里的农民开展与其发家致富相关的实用技术推广,通过与城市职业教育构建联动体系对农民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相似文献   
63.
胡江华  朱天济 《求实》2007,(4):89-9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科技是关键因素。科技对于新农村建设应以人的路向、物的路向、生产的路向、调理的路向来进行。  相似文献   
64.
新中国成立以来 ,批判封建主义、清除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一直是我国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把批判封建主义置于十分显要的位置 ,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理论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要正确考量封建主义残余的存在及其影响 ,充分认识批判封建主义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性任务 ,并从人们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各个层面展开对封建主义的清算和批判 ,充分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 ,加强制度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演进进行了梳理,认为其每一次词语表达上的进阶,都是在内涵上的一次丰富完善。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演进,既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又是对时代要求的回应;在此基础上,对其体系的内容构成进行了概括提炼,即全面覆盖的责任主体、科学准确的理论指导、系统完善的任务布局、严密规范的制度设计、立体配套的工作抓手;并且提出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实践路向:坚持协同联动,推进党的建设更加完善;坚持依规治党,推进管党治党更加严格;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6.
程燎原 《现代法学》2011,33(3):3-14
在中国"传统内"的释评系统中,法家的"法治"思想这个"故物",没有得到新的阐述与发展。到了近代,西方法治思想这个"洋货"成为重新解读"故物"的利器。但梁启超与萧公权同样用"洋货"观照"故物",却得出了法家"法治"思想之"真"与"伪"的不同结论。用"洋货"观照"故物",已成为具有重大影响与意义的思想学术路向,但也应克服其"强为比附"的结习。  相似文献   
67.
张志军 《学理论》2012,(20):225-226
语文课程是中国一门传统学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迁模式与表现形式。考察语文课程文化视阈的历史变迁,得出古代社会道德教化型语文课程、现代社会知识工具型语文课程、未来社会自觉本体型语文课程的变迁模式,语文课程文化视阈解读现代语文课程,得出课程目标编制的"工艺学模式"、课程内容概念的"无故化缺席"、课程文化理念的"先天性缺失"等现代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预先设定型"向"生成发展型"转变、"训化传授型"向"对话互动型"转变、"分散刻板型"向"聚合情景型"转变的语文课程文化视阈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6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阐述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提出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性现象的揭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党的十六大明示的中国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路向。  相似文献   
69.
围绕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党建目标,着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路向应涵盖:明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基本要求,发挥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选择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