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8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法院变更指控罪名与辩护权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  康瑛 《法学杂志》2004,25(1):39-41
辩护制度的确立和辩护权的扩大,是现代文明社会刑事诉讼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法院改变指控罪名是我国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通行做法,理论界对其利弊价值争论激烈,在这种制度操作实践既存的情况下,理性地对其加以程序上(主要是辩护权)的必要完善和保障是颇具紧迫和务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2.
刑法第306条辩护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不符合宪法第125条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规定的辩护应对被告人有利、法律及司法机关应保护被告人获得辩护的自由而不是剥夺和限制、辩护是自由和免责的规范要求,而引诱与引导等中性词存在交叉导致法律的界限不清,即法律可能因为语义范围过广意外违宪;其设置本身所包含的对律师的定位不清,对律师、司法人员和普通公民差别对待而没有合理理由,过度设防导致歧视,违反了宪法的平等原则;同时立法本身的模糊性也不利于保护被追诉人和律师的人权。因此,刑法第306条违反了宪法第5条的规定,应该由立法机关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43.
论民意审判与辩护权缺失——从六组案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轶  黄伟凌 《法治研究》2010,48(12):100-105
民意审判所指向的所谓正义的结果,只是被障眼法所偷梁换柱了的“正确判决”,这样的结果必然会有失偏颇,同时,它对案件胜负的不同影响乃是取决于诉讼外的力量对比,其实,辩护权的缺失才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44.
辩护权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项权利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应当说,刑事诉讼的文明史就是辩护权的发展史。由于律师辩护对于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重要性,世界上发达国家已将律师的辩护权从审判阶段扩展到侦查阶段。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律师有权介入侦查程序并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但是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5.
辩护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近年来,司法改革为刑事辩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以下称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可以充分介入审判前程序,律师介入刑事审前程序的法律规定使刑事辩护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一、新《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审前辩护权及程序保障机制(一)刑事审前辩护权的发展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得我国法律第一次允许律师介入刑事审判前的程序,辩护律师可以参与审  相似文献   
46.
崔巍 《法制与社会》2013,(15):140+142
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程序法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保障被指控人权利的大背景下,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其中对第四章《辩护与代理》部分作了大篇幅的修改,这也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47.
刑事辩护权作为公民受到刑事追究时享有的程序性权利,是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和安全的权利基础性制度设置。刑事法律援助作为保障刑事辩护权的法律制度,是人权保障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尽管我国宪法和法律等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提供了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扩大了刑事辩护的内容,也为刑事法律援助的发展进一步开辟了道路,但法律的出台并不等同于社会理念的普遍建立,有必要强化社会的刑事法律援助理念,不断提高我国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水平,促进我国民主法治进程和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8.
现行刑法在立法上确实了单位与自然人同为我国刑事法律主体的二元机制。但基于传统刑事理论对单位犯罪的否定,导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单位犯罪辩护权规定的相应阙如。程序立法的失缺,必阻碍实体法的实施。鉴于此,本文对单位犯罪辩护权理论作了些尝试性探讨,并对单位犯罪辩护权的保障提出了建言。  相似文献   
49.
过去 ,我国刑事法律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实践 ,都偏重于追究犯罪 ,惩罚犯罪 ,对保障人权重视不够。而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基本权利的资格和能力 ,诉讼机制必须能够充分、平等地保障当事人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 ,否则不仅得不到当事人的信任 ,而且极易引起当事人的敌视和破坏 ,从而使得刑事诉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一在我国刑事诉讼侦查程序中 ,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具有主动性与主导性 ,但这并非意味着在侦查程序中 ,犯罪嫌疑人只是被追查的消极客体。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 ,各国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犯罪嫌…  相似文献   
50.
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规定为侦查阶段 ,但是并未明确律师在该阶段的地位 ,律师在该阶段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会见权也未在实践中获得保障。为了切实贯彻《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精神 ,有必要在法律中明确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 ,在实践中保障律师为实现辩护权而拥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会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