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151篇
世界政治   2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0篇
法律   641篇
中国共产党   1129篇
中国政治   2038篇
政治理论   502篇
综合类   69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应注重女大学生自身修养,加强"四自"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明确未来的生活角色定位.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据其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各级妇联、工会、共青团组织及学术研究团体对女大学生的网络辅助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2.
欧娟 《求索》2008,(7):173-175
文学期刊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创办于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主流叙事成为其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但也发表了一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在当时受到批评的边缘文本。本文试图从日常生活的话语张力、人物心理的话语锋力和爱情主题的话语磁力三个层面,来重新解读这些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作品,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语境下《人民文学》边缘文本所彰显的话语力量,从中获得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983.
新生代民工的认同危机及其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和社会转型的急剧深入使得新生代民工的身份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出现危机,对于个体、群体和社会造成挑战和威胁.通过重构公正的社会制度、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和重建和谐的社会文化,以期重塑新生代民工的社会认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84.
公务员群体素质是一国公务员角色意识的彰显。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要求,我国公务员群体素质的形成是环境、个体素质、群体绩效和公务员制度、结构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循环系统过程。锻造良好的公务员群体素质需要行政环境的优化、个体素质的强化、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和公民认同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985.
近年来,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招致社会公众的反感。导致典型垄断行业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关键原因是行政垄断。短期内要想完全消除行政垄断,有效解决典型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比较困难。在仍存在行政垄断壁垒的情况下,政府就必须加强对垄断行业经营目标和收入分配方面的监管。除此之外,政府还必须尽快健全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大对垄断暴利的整治力度。  相似文献   
986.
2007年中国文坛状况可以从"80后"作家崛起、自我言说成底层叙事主流、网络文学制度创新、神话重述表现民族志式书写雄心、海外汉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评判等角度进行归纳,"80后"作家加入作协、打工文学出现新格局、起点中文网作家群、神话重述三文本、诗歌的行为艺术化、顾彬评中国当代文学等热点事件构成了2007年中国文坛的图谱,2007年中国文坛展现出边缘和主流交汇、中外批评界交锋、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互动、文学新媒介创生的内在发展机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987.
在保安宣传岗位五年多了,经常行走在保安兄弟们中间,非常熟悉这支平凡的保安群体。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但正是这样一群平凡而普通的人,却带给笔者无数次震撼与感动。记忆深处,便有这样一个平凡保安员的故事,每每想起,便使我情不自  相似文献   
988.
社会转型期利益群体与中国地方政府善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结构重构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最重要、最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利益群体对地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已经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善治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群体的重要特点、利益群体对地方政府善治的积极与消极的双重意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989.
史军 《理论探索》2024,(1):95-101
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聚焦于公众尤其是空间劣势群体获取和享用基本公共服务的行动过程,从而将空间性接引到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逻辑之中,空间成为思索相关议题的重要切口。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趋势、标准化的效用边界以及可及性的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空间转向已成定局。然而,由于偏远乡村或边疆地区的居民获取和享用基本公共服务不得不面临前期成本较高、社会网络单一以及数字能力不足等空间难题,使其同时成为物理、社会和数字三个维度的空间劣势群体,从而引发空间非正义现象,严重制约建构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进程和效果。着力空间劣势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提升,应从服务资源的空间适配、服务内容的空间生产以及服务效果的空间测度等方面入手,改善其空间不利地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与共同富裕接榫,实现空间正义,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990.
近年来 ,我国企业的败德行为比较泛滥。本文根据西方经济伦理“平衡论”的有关论述的扩展 ,建立了企业败德行为的决策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我国的企业败德行为的成因。最后 ,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我国企业行为伦理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