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36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2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41.
环球     
《廉政瞭望》2012,(16):13-13
前首相因核事故被刑事立案 日本前首相营直人8月1日被东京地方检察院刑事立案.原因是他在去年发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处理中,由于瞎指挥导致第1核反应堆氢气爆炸,致使多名核电站作业人员受伤。东京地方检察院决定以“违反原子能等规制法罪”和“业务过失伤害罪”对营直人等进行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频发的重大责任事故,成为我国社会和谐的巨大挑战。2006年6月《刑法修正案(六)》的出台,修改了1997年刑法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立法的众多弊端,为司法机关处理重大责任事故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要件入手,分析评价了我国学术界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的几种观点,并比较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得出了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3.
编辑老师:你好!我是一名协警保安员,今年9月份我和几名同事在巡逻时抓到过一个偷盗电缆线的小偷(吴某),随后根据他的供述,又协助派出所民警将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今天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我作为证人之一在法庭上提供了证词。  相似文献   
44.
人们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争议颇多。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实行行为性质反向考察,其主观罪过的类型不应包括犯罪过失。从文义分析、立法溯源和整体理解等角度全面审视"应知"的规范含义,其应是犯罪故意的一种认识状态。总体观之,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只能是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45.
46.
47.
张玉璟 《法制与社会》2013,(34):193-194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医疗纠纷的大幅度上升,我国的医疗纠纷也呈逐年递增之势.医疗纠纷处理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众生命健康质量的升级和卫生医疗业务的提高.医疗过错是组成医疗损害民事责任的重要元素.在医疗过错中,基于故意引起的伤害在法律上和理论上尚无争辩,只有医疗过失成为行为人可否担负医疗侵害理赔责任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文章主要以医疗过失为主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8.
医疗资源配置问题所诱发的医疗事故日益增多,也进入到刑事司法的视野。对于此类医疗事故案件,法律上应该权衡医疗方和患者方的双方利益,结合医疗服务提供的具体形态,设计规范机制。站在限制医疗过失处罚范围的立场上,宜于要求主观上对危险的预见达到一个较高的、具体的程度。  相似文献   
49.
丁春艳 《清华法学》2012,6(2):31-50
因他人的故意或过失行为而遭受精神病学意义上的伤害即为精神创伤。精神创伤赔偿旨在保护自然人的精神健康权,因此有别于现行法下"精神损害赔偿"之概念。直到晚近,精神创伤的可赔偿性方才获得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法律的认可与重视。尽管我国司法实务中已经出现了诸多精神创伤案件,但是我国学界对精神创伤赔偿问题的研究甚少。本文则通过考察精神创伤赔偿的基本概念,结合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法域的相关理论与实务,探讨在我国现行法下如何建构精神创伤赔偿理论,以期为实务界审理日益增加的精神创伤案件提供学理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
拉奎拉"地震误报事件"尚未审判完结,但其"余震"已经波及到了刑法学界。过失犯罪是故意犯罪的例外,德日刑法都明确规定了没有犯罪故意的行为不处罚,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过失犯可罚性的谦抑原则过去大多集中在故意与过失的界限研究问题,也就是过失的消极内容。但是随着当代交通、医疗、食品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