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3篇
中国共产党   80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紧密结合的两大治国方略。但是,理论界对两者关系的理解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还有待澄清。否则,这些模糊的认识将影响到两种治国方略的充分结合和有效贯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本身的内涵看,以德治国应当服从于、服务于依法治国;从治国的功能和效用分析,法治应该是德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辨析一直是办案实务中的争议难点。文章对盗窃罪及职务侵占罪进行细化分析并就如何准确定性进行了研判,提出四大定性法则:即"工作之便"抑或"职务之便"定性法则,是否"具有合法权限持有、管理单位财物"定性法则,法益定性法则,被侵犯财物的状况定性法则。  相似文献   
33.
正《红旗文稿》以"抓住事物的根本,阐扬彻底的理论"为己任。精选2009—2012年《红旗文稿》文章的"理论热点辨析——红旗文稿文选"连续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2013年,《红旗文稿》又发表了一大批直面理论和社会热点、难点、疑点的文章,为思想理论界探索和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健康的、建设性的、高层次的思想理论平台。比如,《正确  相似文献   
34.
为规避国家法律、逃避税收假借赠与之名私下进行房屋交易的案件,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通过个案研究试想从法理角度探讨解决此类违规行为的有效途径,以达到堵住房产市场私下交易的暗流,规范房产交易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乔大元  赵璇 《法制与社会》2010,(28):111-112
非法集资犯罪在我国一直出于高发态势,关于非法集资的罪与非罪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息。本文试就非法集资类的几个典型罪名进行分析,以达到正确适用法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去年一段时间有的专家学者所提及的某些关于"共产"一词的说法,读后颇感诧异.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我一直从事马列著作和国际共运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不敢妄称有多深知识,但多少参与过一些国内有关学术活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科学社会主义卷在于光运等国内著名老专家、老学者等主持、参与下进行统稿审稿时,也曾应邀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7.
自"以人为本"写入党中央的文献以来,理论界、学术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阐发,研究日益深入.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思考,对"以人为本"的内涵、实质和意义作一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38.
<集韵>存在的错误甚夥,除了校勘学所谓的讹、夺、衍、倒以外,还有编者造成的错误,或者说原始性错误.包括张冠李戴、假词、断句错误、原文和注文牵混、引用错误等.辨析<集韵>之误对于<集韵>的校勘、利用、研究及语文性辞书编纂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宋振凌 《求索》2011,(3):120-122
重民思想属于实证性范畴,而民本思想属于规范性范畴。在研究先秦古代文献时要对这两种思想加以区别辨析,不能笼统地当做民本思想来研究。  相似文献   
40.
“个案监督”是人大在监督工作中的一种成功经验探索,是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发展的新成果。目前,有关“个案监督”的立法已提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事日程。然而,由于“个案监督”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因而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在理论界和有关实际工作部门中都存在对“个案监督”是否有必要搞、能否搞好的许多疑虑,形成了若干认识误区。本文拟对此加以简要分析与辩驳,以期能进一步引起人们对“个案监督”的重视,加快和完善“个案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