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29篇
世界政治   1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4篇
法律   560篇
中国共产党   1445篇
中国政治   1687篇
政治理论   600篇
综合类   3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19世纪中叶 ,中日两国均在西方殖民主义的武力威胁之下 ,开始了法律的近代化转型 ,但又有所差别 ,表现在 :一、社会背景不同。二、变革过程不同。三、主体不同。四、立法目的不同。五、具体内容与实施程度不同。六、历史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72.
李胜毅 《求知》2008,(3):38-3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是对天津滨海新区在国家战略定位上的新提升。是对天津滨海新区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在开放型经济的背景下。建设完善的创新体系.加快自主创新的建设步伐.推进滨海新区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73.
办商合作:公共决策中民意表达与社会整合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意是公共决策的社会基础.如何能够促使纷繁复杂的社会民意得到充分表达和合理整合呢?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票决是近代以来公共决策中最主要的民意表达和聚合的重要方式.然而,作为票决主体的公民的原子化个体存在、票决过程中民意表达的断点式形式以及公民意见交融机制的缺乏,致使公共决策遇到诸多困难.而与之相对的协商合作方式因其具有平等、公开、程序化和连续性的特点,则能较好地克服票决方式的缺陷,使之成为公共决策过程中更加便捷和通达的民意表达和社会整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74.
齐齐哈尔在日伪统治的14年中和东北其它地区一样,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残酷迫害、压迫、剥削我同胞,在文化教育领域,还实行以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为中心的殖民主义文化教育统治。不甘屈服的齐齐哈尔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育和影响下,在文化教育界,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反对日本殖民文化统治的斗争。一、殖民主义文化教育统治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侵略,历来使用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手政策,正如毛泽东所说:“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意识,在太…  相似文献   
975.
97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1年1月9日至15日在天津礼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77.
近代中日宪政追求“同途殊归”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迅 《湖湘论坛》2001,14(5):84-88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有着十分近似的历史背景:都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大转变时期,都面对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侵略威胁,都发生了近代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殊为可惜的是,两国最终在法制近代化的道路上却走向了相反的命运,有所谓明显的“成败利钝”之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宪政追求为什么没有成功?一衣带水同为“儒家文化圈”的日本又缘何实现了宪政?剖析尘封的历史,中日宪政追求“同途殊归”是有深层原因的。 宪政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思想、文化的产物,一国商品经济愈发达,该国实现民主宪政的社会需求和可…  相似文献   
978.
李方祥 《理论导刊》2006,3(11):33-35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按照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模式建立起来。同时,中国千百年所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发展和演化,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思想逻辑。近代传统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具有儒家文化浓厚的泛道德主义色彩和张扬主观能动性等初始特点。  相似文献   
979.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人们开始对洋务运动进行冷静的思考。在中国,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反而使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更为沉重。戊戌维新运动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经过反思后做出的政治选择。在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对西方科技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0.
郑琼现 《岭南学刊》2007,1(1):39-43
西方文化传统支撑了西方宪政独特的人权观,固有性、不可侵犯性、普遍性和个人性构成其独特内涵。反观中国,人权观念自古以来就严重亏空,而近代民权启蒙过程中的“托古”路径更导致人权观念在中国发生岐变:近代中国宪政理论所谈论之人权实际上是“恩赐的人权,”恩赐性替代了人权原本的固有属性,并严重阻碍中国宪政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