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72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8篇
法律   457篇
中国共产党   908篇
中国政治   1294篇
政治理论   340篇
综合类   5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肩负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庄严使命,前赴后继,九死不悔。尤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热血青年们高擎马克思主义旗帜,用青春和无悔、理想和信念书写了绚丽辉煌的人生篇章。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在今天,改革开放助力中国腾飞的脚步正在朝着"圆梦"时  相似文献   
72.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最早选出中央书记处,从抗日战争时期到党的十八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与中央书记处几经变动改革与发展。从其组织演变可以看出。中央书记处的设立与发展,是随着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变化的,其性质职权变化,适应了全党政治任务和政治路线的转换需要,其成员组成经过长期实践设置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3.
由于日本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变化,御茶水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也随之改变,力求更加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伴随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御茶水女子大学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增设了许多非女性传统的课程,尤其是理学部蓬勃发展,突破了传统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方式,向综合化大学靠拢。御茶水女子大学的培养目标从“培养女性工作者”转变为“培养女性领导者”,这是日本乃至整个世界女性逐渐独立、崛起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74.
"蛰居"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病理现象,是一种丧失社会行为、自我封闭的消极生活状态。在当代日本急剧的社会转型中,蛰居经历了从萌芽、增多到社会问题化的演变过程。青少年蛰居萌芽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后已步入富裕社会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伴随着大众消费社会的到来和"不登校"问题的凸显,蛰居现象不断增多。90年代,日本进入泡沫经济崩溃后面临全面转型的多元化时代,蛰居逐渐由隐性现象向显性社会问题转化。21世纪以来,随着"格差社会"的出现及少子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愈演愈烈的蛰居现象已成为关系到日本社会未来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5.
韩戍 《南风窗》2012,(17):100-100
在现代中国的报刊史上,天津的《大公报》和上海的《申报》是一北一南的双峰。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两份大报,因地域、主事者理念、撰稿人阶层和阅读对象的不同,它们呈现出的舆论特征,以及对现代中国的舆论走向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大公报》地处北方,以平津的专家学者为依托,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精英面相,带有京派的大气、深沉和厚重。《申报》地处上海,以一般绅士和市民阶层为读者,受西方文化熏染,在言说方式和气度方面体现出婉约、精致的海派风范。其中,《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和《申报》的"自由谈"版块是最能体现两家报纸风格特征的代表性版面。将两份版面抽离出来,放到现代中国舆论空间的语境之下,分析他们的作者群、言说内容和话语风格,可以看到,他们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两种不同的舆论面相。  相似文献   
76.
张松 《求索》2012,(8):104-107
传统中国,政府对商人及商业的平衡政策导向及不断发展的商业形势,为商事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而儒家学说与国家制定法则为其提供了法律支撑。在长期的商业交易往来和行业自治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商人的道德价值观为原型的商事习惯。至近代,中国被迫融入国际潮流,商事习惯也因此而被烙上时代痕迹,发生一些新变化。此演变不仅表征了近代中国由"身分"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也契合哈特的规则进化理论。  相似文献   
77.
习近平同志去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去年11月6日发表演讲时也表示,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此前也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真正引起世界关注的,却是"中国梦""美国梦"。  相似文献   
78.
建国以来,党的青年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的"争取"、"教育与改造"以及"使用"政策;第二个阶段是从"知识分子会议"到"文革"的"戴帽"、"脱帽加冕"与"改造"政策;第三个阶段是十年"文革"的极"左"政策与"再教育"政策;第四个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通过这一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建国以来党的青年知识分子政策曾经一度出现过问题,但主流是好的,其总体趋势是趋于完善与合理。  相似文献   
79.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爱岗爱校热情,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谷城职教中心在全校开展以"中国梦、强校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中国梦"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80.
一、房产证明的历史渊源提起房产证明的历史,不能不提土地契证.中国最早出现的不是房产证明,而是地契.土地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必争的资源,而地契反映的是土地的权属与交易的变化以及土地拥有者的法律地位.尽管土地契证的内容和形式千变万化,但其颁发的目的均是为确立土地所有权的主人和征收赋税,让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更加方便合理.封建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土地所有权的界定和赋税的征管,开展土地清丈,并颁发了不同制式的执照(即类似现在的土地证),逐步建立与完善了一套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适应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契证也成为了土地拥有者的凭据.自从有了契证也就有了书面的房地产交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白契和红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