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9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103篇
中国政治   116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吕赫若的早期小说。较为成熟的技巧,深刻反映了殖民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制度性双重宰制下的台湾社会现实,揭示了人的命运的社会经济本质。小说中的真实与社会的客观现实达到高度的一致性,是对以赖和、杨逵为代表的台湾新文学中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丰富。  相似文献   
62.
《各界》2010,(7):F0003-F0003
杜甫(712-770)宇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相似文献   
63.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部畅销小说,它的价值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视角,以其中的莎士比亚化和现实主义理论的相关观点为基础,从四个不同角度窥探《活着》的价值和魅力,可以证明了它是一部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作品,具有无穷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4.
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形成了关于国际安全合作的新安全观,即抛弃冷战思维,进行真正的以缓解安全困境为目的安全合作.安全合作必然涉及到行为体的意图和认知因素,防御现实主义通过研究发现了可以通过合作避免不必要冲突的可能空间.但是在高风险的安全领域,使合作可能变为现实则需要特定的互动模式,在中国新安全观所指导下的安全对话可能是一种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5.
马基雅维利是现实主义政治学的先驱,《君主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第一次把权力作为政治学的基础,实现了政治学与伦理学、宗教学的分离。  相似文献   
66.
小者 《当代工人》2011,(14):38-39
【编辑留言】无论是面对建国初期的繁荣,还是遭遇市场大潮中的低落,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都不曾动摇其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而信奉艺术即生命的辽艺人,在东北这片热土上  相似文献   
67.
21世纪初期日本对华外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是日本外交的传统.随机应变、攀附强者以发展自己的外交特征既符合日本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符合日本政治家对如何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路径判断.21世纪以来,日本政坛首相更替频繁,日本对华外交也经历着冷暖的交替.在变幻莫测的对华外交活动的表象之下是不变的日本现实主义外交传统.  相似文献   
68.
进入21世纪后,东亚①地区国家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内国家间合作广泛展开.以"10+3"和"10+1"为主要机制的东亚合作是区域一体化现象中的新生事物,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东亚合作发端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在1998年年底举行的第二次东盟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东盟9国(当时柬埔寨还未加人)和东北亚中、日、韩3国顺利实现了首次领导人聚会,他们就21世纪东亚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共识,成为东亚合作诞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69.
美、俄的核裁军,实际上是将大量拆卸的核弹头转为库存,留下重新部署的隐患,双方核武器的部署态势、警戒水平短期内不会有大的调整。因而核裁军并没有降低美俄的核威慑能力。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