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87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正情势变更制度在经过长期的理论争议及实践探索后,终于在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6条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情势变更制度摆脱了成文法没有明文规定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32.
《法庭内外》2008,(4):57-57
法官: 我们是一家专门从事外贸服装加工的服装厂。2007年12月15日,我厂与广东某外贸公司签订了服装加工合同,约定在2008年2月1日前在广州交货。2008年1月25日,我厂按计划将服装加工好后,用货车送往广东。但是,从1月26日开始,华东、华南一带突降暴雪,公路积雪、结冰,车辆大量堵塞,无法通行。  相似文献   
133.
新合同法在预期违约、根本性违约、严格责任原则、违约赔偿、定金等方面均有增设或修正。  相似文献   
134.
人民调解协议虽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难免遭遇“老赖”,不能顺利履行。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没有强制性资源,其“督促”履行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人民调解协议可通过法院确认使其具备强制执行力,但申请协议司法确认需当事人双方共同提出申请,如有一方不同意,则无法进行调解协议司法确认。  相似文献   
135.
正通常情况下,合同订立并开始履行后,因一方原因导致违约的,可以追究违约责任。然而,现实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致使继续履行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此时,受损一方该如何维权呢?  相似文献   
136.
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是现代企业的两大基石。但有限责任原则的前提是良好的资本信用。我国《公司法》采用了严格的资本确定原则。但实践中仍有不少出资人通过虚假出资而取得公司登记。对此,现行法律对其规制表现在:其一,对公司进行处罚;其二,对虚假出资者进行处罚。笔者认为:对有限公司股东虚假出资的规制,不应仅停留于公力干预之层面,而应同时注重内在监督与制衡机制之培育。建议在修订《公司法》时,第一,明确规定虚假出资者应承担对公司的违约责任;第二,规定除权程序。  相似文献   
137.
【裁判要旨】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决定了该合同是可直接履行的合同。当这类合同发生纠纷时,应按法律原则和法理解释来依法保护处于弱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8.
【案情】*2006年9月21日,被告银昌公司取得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六洞村"鼎盛时空"的《商品房预售(预租)许可证》。2006年9月28日,原告成莉与被告银昌公司签订《重庆  相似文献   
139.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民法中两类最基本的责任,在法律规定上对二者的性质有着明确的区分。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民事关系的复杂性,同一违法行为常具有多重性,同时具备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从而导致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出现竞合。对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研究,在我国法学界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学术规模和理论体系。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出发,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处理及当事人诉权的行使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0.
1999年,我国《合同法》将无权处分合同认定为效力待定合同,立即引起了学界的强烈反响。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各抒己见,他们对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论证可谓精彩纷呈。笔者在阅读有关专家学者不同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合同法》将无权处分认定为效力待定,这与民法上许多理论和制度是冲突的,也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和第三人的利益;相反,如果将无权处分合同认定为有效合同,可以通过违约责任、主体变更、权利瑕疵等制度保护交易安全和第三人利益,同时也维护了法律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