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少才 《政府法制》2009,(13):33-33
不到瑞士不知道什么叫富有,不到瑞士不知道什么叫天堂。瑞士是世界首富之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5.4万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8至22倍。在瑞士遍地都是中产阶级,一般人家里至少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的存款。富可流油的瑞士又是一个世界最节俭的国家,节俭到外国人认为是很“抠门”的程度,因为瑞士人从不在请客、吃饭、送礼上乱花一分钱。  相似文献   
72.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2):55-55
中国,过去是礼仪之邦,现在是礼品之国。礼仪是待人接物的礼貌规矩,“杖者出,斯出矣”。礼品是商品,是人情投资,有时更是人情投机,办事送礼、过节送礼、见面送礼、喜事送礼、丧事也送礼,现在,送礼是一门处世为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73.
来美已经度过三次圣诞节了。其隆重、热闹的气氛和我们老中过春节差不多。别的不去说了,就那大、小包的礼物交换,让我差点儿跌破眼镜。常言道“礼多人不怪”,但凡送礼,至少脸面上得过得去,不能太寒酸。老美送礼,一般似乎并不刻意追求,  相似文献   
74.
49支蜡烛     
张峰 《法制博览》2011,(5):67-67
给上级送礼,大略有两种送法。一种是“暴发户”式的送法,钱啊物啊可着劲送,虽然也能奏效,毕竟难以摆脱贿赂的嫌疑;另一种则是匠心独具的送法,送的东西不一定贵重,但一定能让上级从礼物中看到送礼者的“心意”。宋朝官僚方务德就是一个匠心独具的高水平送礼者。  相似文献   
75.
开封市鼓楼区人武部前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外欠债务40余万元,致使基础设施落后,是闻名全省的五个后勤正规化建设“七有”不达标单位之一。陶书杰上任区委书记后,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相似文献   
76.
江苏人韦某、贺某等6人均为无业人员,无经济来源。2013年7月,16人商量用诈骗的方式“弄点钱花花”。7月12日,6人来到金湖县塔、集镇三柳村,在村口搭起柜台“卖锅”,  相似文献   
77.
送礼,送健康。”这是所有保健品最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时下,保健品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礼品。但送礼真的就送了健康吗?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保健品与食品、药品之间往往难以区分,造成了监管模糊的尴尬处境。这让部分商家有机可乘,一些保健品成了无需安检的“保进品”。  相似文献   
78.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4,(9):63-63
逢节必令,狠刹歪风。 在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当商家纷纷投放广告预热中秋礼品市场之际,中纪委整治中秋送礼风的大幕已经拉开。8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同时宣布将每周通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狠刹公款送礼的举措密集出台,“逢节必令”渐成中国官场新特点。  相似文献   
79.
2010年9月8日《光明日报》刊登李玉兰的文章,近几年,每逢九月,教师节送礼的话题便是舆论的热点。一些家长觉得送礼可以让孩子得到特殊照顾,而不送则会让孩子受委屈。还有一些家长觉得送一点礼物给老师表达感谢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人认为送礼是歪风邪气,不能助长。  相似文献   
80.
徐培华  杨光 《民主》2010,(4):56-56
<正>笔者在农村调研时发现,当前社会上一些人借娶亲嫁女、祝寿满月、乔迁开业、晋级调动等名义,大搞请客送礼,请帖满天飞,名目繁多,令人难以招架,苦不堪言,给不少家庭带来了诸多烦恼。这一现象着实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