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49篇
中国共产党   279篇
中国政治   498篇
政治理论   68篇
综合类   5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月·外媒     
《侨园》2012,(9):7-7
为什么他们要离开中国?前不久,一位长期居住在中国,娶了中国太太,并在中国生意很成功的英国人Mark Kitto在英文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人为什么我要离开我热爱的中国?》的文章。他在文中说,在中国学习工作居住了十多年后,中国的变化让他最终决定要带全家离开中国。像他这样热爱中国却要离开的洋人不止一个。不光"永远无法成为中国人"的老外开始考虑离开中国,  相似文献   
32.
正建筑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社会物质与精神现象,"集中地表现了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全部人类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从各种形式的劳动生产、生活、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到变革社会的现实的政治活动,无一不包容在内"。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镇宁、关岭、紫云以及贵阳、六盘水周边地区的布依族民居建筑,既是当地民族文化的活态载体,也是构成整个村寨聚落的基本单元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布依族的历史起源、地方特征、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图腾崇拜、礼仪习俗、居住模式、伦理制度、家庭结构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3.
地处青南高原东部、巴颜喀拉山东北麓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是一处人类绝佳的居住场所。当你从赛来塘镇一直沿河谷走下去,直到美丽的大渡河沿岸的大小金川,大峡谷成就了这一带独特的民居景观。矗立在河谷两岸的藏式碉楼,会让你感叹石头创造的神奇,这些先民的杰作,也给这片地域平添了几分神奇和宁谧……  相似文献   
34.
薛涌 《廉政瞭望》2012,(7):67-67
我在《波士顿环球报》上注意这则新闻,是因为里面讲的故事发生在我2004~2009年间居住的波士顿近郊,一个人口四万多的小镇阿灵顿。  相似文献   
35.
霍小力 《中国监察》2013,(22):61-61
“居者有其屋”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杜甫也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这说明人类从古代开始就对居住条件有了朴素的追求。现在我们提出“住有所居”,不仅与每个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6.
一林 《工友》2013,(9):61-61
进门就脱掉鞋子,换上拖鞋,既舒适,又可保持清洁,这是许多家庭的生活习惯。可是,对于处在1~3岁幼儿期的孩子,就不太适合穿拖鞋了。由于拖鞋既没有后跟,也没有鞋带,鞋子很不容易跟脚。而幼儿活泼易动,还没有走稳就想跑,穿拖鞋势必增加跌跤的危险。另外,从行走步态美观和促进孩子运动能力的角度出发,幼小的孩子穿拖鞋也不适宜。孩子穿拖鞋时,无法提起脚走路,只能"拖"着走,行走姿  相似文献   
37.
在今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中,我国的五种刑事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都在一定程度上作了修正,《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的修正,尤其是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条款的修正能够引起热议,说明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人权意识已经普遍提升,这应该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刑诉法》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
《理论与当代》2013,(11):5-6
托起“中国梦”,实现同步建成小康梦凝聚着4000万贵州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9.
陈洪东 《求索》2013,(4):225-228
急剧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牵涉空间结构、城乡经济及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内容的深刻转变。通过解析村落家屋文化和住居形态及其现代化过程,可以窥见乡村在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变迁,认识和理解区域社会与文化的历史及现实。以成都东山客家乡村家屋文化变迁为个案,研究发现,在传统社会,家屋是居住空间、礼制空间与神圣空间的聚合;改革开放以来,住居文化变迁的主表现是以礼制文化的逐步转型和以家屋"祛魅"为主特征的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及住居的世俗化。它同时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历程和特征。  相似文献   
40.
《新长征》2013,(5):44-45
<正>虽然尚是草木未绿的初春时节,但走进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依然能让人感觉到满眼生机——不亚于城里人居住环境的村民小区楼房林立、标准整齐的大棚内果蔬喜人、带有"众一"集团醒目标识的办公区宽敞整洁、设施完备的村心公园里孩子们玩耍嬉戏……这是一个紧锣密鼓求发展的村,这是一个加快步伐奔小康的村。看到这些,我们很想知道,这个八年前还贫穷与落后的地方是如何走上兴旺发展之路的?带着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