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适应.是指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性的历程,不仅是单向的.而且是双向的或多向的历程。人类对其所属环境,都有适应行为。地方大学生入伍后从士兵转变为合格军人的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地方入伍大学生的适应期。当前.随着地方大学生入伍人数的增多.新入伍大学生的不良适应已逐渐成为一种影响新入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部队战斗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研究新入伍大学生不良适应的现象、成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渠波涛 《学理论》2013,(20):67-68
新战士结束新兵连生活即将步入连队,在此过程中关心帮助新战士解决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其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成为各单位又一项重要阶段性工作应对措施是:增强新老关系认同度;实现新兵训练软着陆;增强以队为家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任丽颖 《半月谈》2020,(5):56-57
时下,起于防疫初衷的在线教育,不断刷新学习方式。对广大师生而言,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在线教育正以一种高效又略带粗糙的姿态闯入传统教育领域,为自己争取到独立上台的演习时间。试炼之后,在线教育如何补齐短板,发挥更大作用?习惯于传统课堂的师生甚至家长,在经历短暂适应期后,有怀疑,有认同,也有深思。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睡惯了自己床的人,偶尔换床,便会失眠。对新任支部成员来说也是这样,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会有一个适应期,虽然没有如履薄冰的担忧,但能否做出业绩,给党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不仅影响其在支部班子中的形象,并且也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时代风采》2010,(18):18-18,19
从9月1日至5日,昆明市各大公园持续对禁噪进行宣传,除了在公园内张贴禁噪公告外,还向市民发放宣传单,先宣传再禁止。“从周末起,大音箱就禁止进入公园。在门口就会被工作人员拦下。”一位负责人称,通过5天的宣传,现在适应期已过,从9月6日开始,公园会严格按照办法执行。“在管理中,我们会为市民考虑,也会人性化的进行管理,不是禁止,是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13,(10):66-66
新员工入职时期 新员工刚加入企业时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对该员工今后的工作方式、工作绩效,乃至工作理念都具有很大影响。为了帮助新员工更加快速地融入企业,度过“磨合适应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军校毕业学员从院校步入部队,如何尽快适应部队生活、进入角色,顺利度过适应期.结合工作实践和个人经历,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互励共勉。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圣殿。进入大学是他们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如虹的人生梦想,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开始。跨入自己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每一个大学新生都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憧憬自己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实际上,不少大学生由于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规划,在理想的殿堂里尽情地挥洒着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青春,当补考、就业被拒等现实摆在面前时,悔之晚矣!还有部分大学新生从开始根本不知道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茫然而无奈地混着日子。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引起大学新生的关注,及时调适心态,适应新…  相似文献   
19.
梁欢 《人事天地》2009,(26):2-2
9月,随着更多的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又一批社会新鲜人离开校园,准备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还来不及回味求职路上的酸甜苦辣,就跌跌撞撞地走上了另一个“战场”——职场。陌生的环境、繁杂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都让职场新人感受到了巨大的转型压力。如何快速度过适应期,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在职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初涉职场的新人迫切想要找到答案。本期关注将视角对准职场新人,从心理、工作、人际等方面探析困扰他们的问题,希望能对即将走入职场或在职场上迷茫不知所措的人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罗东成 《农村青年》2006,(11):43-43
在如梦初醒的今天,我茫然中感到与“她”的相识就是有缘。感谢那次生日聚会给了我与“她”相识的机会。如果不是认识了“她”,我今天怎么会拿起手中的笔呢?说不定我还是那老样子:悲观消极、整日昏沉、自甘堕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